序言一九七○年代,在新竹有一間,發一光耀最早的佛堂「光明壇」,它是由文恥大帥王連玉前人所開設。王前人的家鄉在大陸河北省景縣,生於清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十一月二十二日,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六月二十日成道,世壽八十七歲。幾年前,筆者在一次難得的因緣,來到光明壇作口述歷史的採訪,得蒙王前人的媳婦不藏私,將前人所有的遺物都拿出來給筆者看,其中有一本很特別的書,是王前人親自用毛筆抄寫而成的《濟佛靈籤》,根據她的說法,這是王前人早期在新竹,辛苦開創的過程中,活佛恩師慈悲所賜,王前人視如珍寶,常常用之來為眾生解決疑難,並借機引渡有緣人。細觀籤文內容,多為勸人修道改運,行善修福,尤其是在修辦道上遇到的困難,很可以參考。故將其重新整理,並加上籤詩的解析,印製出版,以享有興趣的前賢參考。 王連玉前人是誰? 王連玉前人生於士紳望族,其曾祖父王玉妍在清嘉慶年間官至五品侍郎,為官清廉,深得民心,乃祖蔭甚盛,書香門第,禮義傳家,故幼承庭訓,飽讀詩書。自幼受祖母孝行感召,深深體會「百善孝為先」的道理,時時惕勵,以「孝悌」為做人本份,落實生活中,不敢輕慢。十八歲結婚,即掌管全家上下應理之事,育有三女一男,平生為人忠厚,和睦鄉裡,心慈懷寬,樂善好施,有「善人」之美稱。王前人在未求道前,即經常出入佛門,學佛作佛。民國三十年,經由堂叔的引渡,求道以後,了解天道寶貴,不久便清口茹素,開設佛堂。因家裡原本就有私塾,教授古文,故渡了不少人求道。時日本侵華,北方已經淪在戰亂中,前人依舊為道盡心盡力。 三十四年底,王前人因「窮人大翻身」而入獄。三十五年,時局更為混亂,動蕩不安,不得不離鄉背井,將萬貫家產,丟棄一旁,一家幾十口人各自逃難,妻離子散。如此的考驗,讓前人對道感悟更深,辦道的意念更加堅定。後來找到其堂叔帶見點傳師商議,決定請示師尊慈悲指示,今後何去何從?當時師尊正在休息,王前人先見到韓老前人,經說明情形後,老前人說:「最近有一批人要到台灣開荒,你就跟著去吧!」又說:「你對道有何貢獻?台灣有親戚否?」當時經其點傳師說明,前人在家鄉已發心辦道,設立佛堂,渡了不少人。並且有一位堂侄名叫王士英,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時,已被政府派到台灣推行國語,若去台灣,可聯絡他。因此老前人鼓勵王前人跟隨來台灣開荒佈道。王前人來臺後,發展出今日的發一光耀道場。 前人主要的道場在新竹,早期道務的開創非常艱辛,前人屢屢要受關考之磨難,到場就在艱難困苦中,逐步推展。前人回天後,留下今日台灣發一光耀的一遍道場。序言 追求人生的幸福,一直是大多數人努力的目標。然而,我們在學校上的課程中,似乎獨缺這樣的一門課,教我們如何追求真正的幸福人生。以致一般人的認知,好比早期臺灣人的觀念,幸福就是五子登科:房子,車子,位子,金子,孩子,五種樣樣豐足不缺的人就是幸福。可是我們會認為,天底下有太多具足這五樣的人,卻覺得自己沒有幸福感,甚至很有錢卻跳樓的也大有人在。這可能是因「五子登科」大多都還只是物質的條件,幸福應該要有更深一層的內在條件,那是屬於身,心,靈三層面的豐足,這方面所蘊含的道理,我們就稱之為「幸福的道理」。 「幸福」一詞,本來就很難給一個明確的定義,因為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幸福感」,雖處在同樣的條件下,但每個時候的感覺未必相同。 有時候覺得今天很有感,可是明天就沒有同樣的感覺,甚至下一秒有可能全都變了。所以我們有必要重新對人人希望得到的幸福感,給予重新的思考,我們是不是在物質的條件之外,也應該培養身心靈的內涵,這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幸福之幸福既是當下的感覺,這就是本書所要探討的幸福之道。 幸福既是當下的感覺,這種感覺的關鍵就在「心」。也就是常說的「萬法由心生,萬法由心滅」。幸福八鑰是要給我們身心靈的八個面向,作為幸福感由此心生的依據,謂之「幸福八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