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簡單學:最通俗醫書《四聖心源》總整理,讓你秒懂陰陽、五行、二十四脈……該補陽還是滋陰。

NT $499.00
NT $394.00


◎你啊,有點陰虛,你則是陽氣不足,何謂陰?何謂陽?有沒有大白話可以解?◎把脈到底有多神?中醫靠三指定脈,就能斷言一個人依現狀還有多少餘命。◎弄懂五運六氣,就可以推斷未來天氣和疾病發生的機率,怎麼辦到?◎食物就是最好的藥,酸甜苦辣鹹,哪一味身體絕對缺不得?吃對了能治百病。多數人的中醫入門書都是《黃帝內經》,但這本戰國時期的書,和現代人有兩千多年的文化差距,想藉由它從頭了解中醫,並不容易。作者陳喜生一開始也是從《黃帝內經》讀起,但讀完發現,自己只是死背,好像明白,但又不是真的很懂。直到讀了清代醫書《四聖心源》,他才徹底理解中醫的基本原理。《四聖心源》是由清代醫學家、乾隆御醫黃元御所著,他消化整理了中國四大中醫典籍:《黃帝內經》、《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後完成,因此取名為《四聖心源》。這本書就是作者閱讀《四聖心源》後的心得總整理,用大白話的比喻,讓你秒懂陰陽、五行、二十四脈,該補陽還是滋陰。.陰陽很難懂?《四聖心源》開篇就講陰陽。火苗是陽,蠟燭是陰,人活著就像一根蠟燭,有的人過度消耗,有火苗卻快沒蠟燭;有的人陽壽已盡,蠟燭卻還留一截。所以,陽,就是能量,陰是承載能量的物質。陰陽合,身體才健康。‧五行很難背?金木水火土,哪個剋哪個、哪個生哪個?《四聖心源》作者黃元御只畫了一個圓,就把五行如何影響你的五臟串在一起,不用死背也能記住。‧了解酸甜苦辣鹹,中醫能用味道解決身體的問題。《四聖心源.五味根原》特別解釋了:苦能降火,不讓身體被燒乾,臟腑有所滋潤才會強健;甜的食物多半有黏性,穩定氣血運行,還能拉住藥性不過激;辣能活血行氣;還有一味,鹹,身體缺不得,吃對了能治百病。‧把脈可以斷生死,中醫真的這麼神?《四聖心源》特別描述了寸口脈法,每個位置對應不同器官,把脈不是按著就好,有時要輕壓,有時要重按,一個人還有多少餘命,看脈動就能判斷,正常的脈搏得穩定,跳很大不見得好,若是突然漏拍或暫停,事情就大條了。求醫、習醫都想知道答案的第一大哉問:中醫到底怎麼幫人看病?一外二內三根四除,四大步驟缺一不可,在沒有任何儀器的輔助下,精準判斷你哪裡出了毛病。人的五臟六腑運作都有規律,就像四季流轉一樣,所以中醫根本不神祕,而是一門科學。最通俗醫書《四聖心源》總整理,讓你秒懂陰陽、五行、二十四脈……該補陽還是滋陰。


陰陽 中醫 蠟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