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異常&大腸瘜肉&痔瘡&腸躁症健康70問

NT $320.00
NT $288.00


腸保健康,預防病變!台灣平均每37分鐘新增1名大腸直腸癌患者,高居各癌症之冠!然而大腸瘜肉有極高比例恐怕惡化成大腸直腸癌,不可不慎!肛門出血究竟是痔瘡引起或是大腸癌上身的前兆,值得關心!若腸道不健康,免疫力就下降,可能帶來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等慢性疾病及許多大腸直腸相關的文明病。然而人體70%的免疫力存於腸道中,有健康的腸道,才能有健康的身體來預防疾病的威脅。特別分享我的醫師父親教我同理病患做良醫本書希望你能多多關心自己和家人的腸道健康,多留意是否有腸道相關症狀並能及早就醫診治,也能從日常生活中找回有益腸道健康的自救力。改善便秘■避免久坐久站、注重肛門衛生、勤做溫水坐浴,都有助痔瘡改善。■排便後觀察大便顏色、味道、軟硬度及次數可了解腸道健康與否。改善血便■解便時避免過度用力擠壓肛門,擦拭肛門時不要太用力。■一天多次溫水坐浴,每次五至十分鐘,可改善局部脹痛。改善腹瀉■採漸進式,從忌口、清淡易消化少纖維的流質、半流質、稀飯到軟食。■有牛奶酪蛋白和乳醣兩類過敏原的人,一定要對牛奶敬而遠之才行。改善大腸瘜肉■偏好高脂肪、低纖維西式飲食者,大腸息肉的罹患率高。■有家族史或病史者,應定期大腸鏡檢查或依家人發病年齡往前推十年進行健檢。■一旦在大腸鏡檢查中發現有腺瘤存在,就應該盡可能予以切除。■息肉切除後最好一至二年再作大腸鏡檢查,沒息肉跡象可三至五年再作檢查。改善腸躁症■運動可刺激腸道,進行規律性蠕動。每週三次健走或慢跑,每次30分鐘以上。■吃飯就是吃飯、不要談公事。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千萬不可以忍住便意。改善潰瘍性腸炎■早晨1杯溫鹽水或冷開水,促進腸道蠕動,增強便意,排出毒素,預防疾病。


腸道 坐浴 排便 腸道健康 痔瘡 肛門 大腸瘜肉 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