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大和解: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之教育手冊(三版)

NT $680.00
NT $537.00


◆重建醫病和諧‧100%同理溝通在台灣,平均每天有一名醫師被告醫療糾紛每三年增加一倍西醫執業生涯中遇到醫糾的機率甚至高達44%!究竟是病人多「奧客」?還是「傲醫」難溝通?面對剪不斷、理還亂的醫糾暴力與官司台灣醫療促進溝通、衝突管理專家李詩應、陳永綺暨團隊聯手編纂國內第一本以全案例解析醫療糾紛、尋求根本解決之道的專書蒐錄全球知名案件,客觀剖析事發、處理、結果之真實面目為醫療環境找出一條安心、安全的路本書匯集心理學大師、爭議調解專家、法學談判權威專業與受難家屬經驗法則終結誤解和暴力!一起走出醫療糾紛的迷宮、重建醫病信賴關係‧20種你一定要知道的人性 ‧12堂必修溝通關懷認知技巧‧45件醫療爭議案例調解訴訟分析◆讓「溝通」改變「對立」‧以「關懷」取代「官司」除了醫治疾病,醫病之間的「關係」更需要被療癒當醫療糾紛發生時,要做的是冷靜、同理、思考、溝通從關懷思維出發的溝通,才能創造醫病和諧‧為什麼病人家屬會發飆? ‧這件事是「誤解」還是「誤診」?‧怎麼表達遺憾(抱歉)、何時說及如何道歉才是合宜?‧家屬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何做到有效的溝通?‧如何恢復醫病信賴,達成共識?‧病人是無助的「人球」還是「奧客」?‧真正「來鬧事的人」如何處理?‧委由律師處理訴訟比較好嗎?以訴訟解決醫病衝突,絕非最理想的方式和平解決醫療紛爭,醫病才能協力對抗病魔◆醫護有解!病患有靠!  本書以實案教學,提供各類醫糾調解模式讓每一場爭議都能找到最佳解決方案!協助醫師、護理師、藥師、社工師、醫檢師、醫院行政、病人和家屬一起學習同理關懷與自我保護‧醫病關係邁向和諧3步驟分析 1.傾聽.同理.關懷2.溝通.說明.對應3.共識.執行.追蹤‧爭議解決4大策略解說1.溝通防範2.私下和解3.法律訴訟4.替代調解ADR‧醫療爭議調解模式6類型探討1.【意外風險】腦動脈瘤手術失敗、車禍開顱成植物人、物理治療意外傷害2.【醫療疏失】低估車禍傷害、給錯藥方、打錯點滴、乳癌誤診、麻醉失誤、誤關警告器…3.【溝通不足】不准假硬要外出、覺得被耍的病人、醫檢觸碰私密部位4.【情緒效應】天邊孝子症候群、愛妻大腸癌逝、喪子痛求賠償、醫師受創憂鬱…5.【突發暴力】醉漢暴砸護理師、吸毒女動手毆打、失智老人攻擊…6.【灰色爭議】女童心臟術後出血、孕婦死胎事件、性騷擾疑案、醫師控告醫師…‧醫病關係6大警報與因應1.預防→提前準備,以應萬變醫療前清楚說明措施與風險,但醫方仍應積極預防和因應病方因認知落差和人本情緒,若無法接受最後發生之不幸醫療結果,可能會有怨懟、求償、控訴之行為。2.除雷→提高敏度,佈署支援醫療過程中要覺察病方的想法和歧異點,隨時說明溝通,減少爭議。另對於危險人物就醫要有高度警覺,必要時以警力支援,如醉漢、失智、吸毒、精神異常者。3.降溫→傾聽宣洩,情緒引導爭議初期未處理妥善,包括醫療疏失、溝通不足、態度不佳、認知落差等都會造成病患和家屬憤怒不滿,應善用傾聽、同理、關懷、溝通、道歉和情緒輔導等技巧。4.分析→同理對方,掌握關鍵急著下定論或想草草結案,未能真正分析了解病方的關切點和需求,會被認為欠缺誠意,想推託責任,造成敵意和對立產生,後續更難以達成共識。5.填補→誠懇認錯,合理賠償因為醫療疏失或溝通關懷不足,未能給予病方應有的照護和權益,甚至造成病方的傷害,應誠懇認錯、道歉、溝通及研議補償方案;但也要避免病方予取予求。6.復原→感謝抱怨,修復和諧態度和說話口氣,在忙碌工作中是最容易疏忽的細節,往往會造成醫病之間看不到的裂痕,當病患提出抱怨時要立即警覺和改正,趁問題還小儘早彌補即將破裂的關係,當雙方關係不幸嚴重破裂時,修復彼此的關係。


護理師 醫師 醫療 調解 分析 溝通 醫療糾紛 醫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