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NT $350.00
NT $315.00


當媽媽可以看成是一種到遠方的旅遊,難以回頭,常有未知凶險,但也看得見絢爛花開,可能最後停留在一段安穩靜好的歲月。洪仲清:「『媽媽』這個角色,在傳統意義中被歌頌得很偉大,但扮演媽媽的女性,卻常常被剝奪人生的主導權,這是很明顯的矛盾。深入地說,過去的傳統媽媽在教養女兒時,傳遞出的價值觀常擺脫不了父權。因此,現代女性在成長的過程中,對於傳統媽媽生出的失望與憤怒,以及心疼與不捨,揪成了一股難解的情結。」►►►「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粉絲頁讚聲無數、熱烈討論!►►►媽媽們難以訴說的心聲,一件一件替你說出來。在龐大的社會價值下,媽媽容易忽略自己與自己的關係,致使迷失自我,失去自信,跟隨外界評價飄來盪去,內心徬徨失措,最後,可能不自覺地與親子、婚姻、家庭關係糾結成一團亂麻死結。我們期望能夠藉著這本書,讓媽媽能夠獲得一點釋放自己,學習放下、自我和解的空間。讓關係自然流動,照見媽媽與他人,形成平衡舒適的模式►媽媽與自己——梳理情緒,柔軟看待自己►媽媽與孩子——找到彼此相處最好的距離►媽媽與另一半——文火慢燉信任感►媽媽與他人——放下無謂的價值評斷 關於當媽媽,不管老手新手都迷惘過,好多問題想問,卻不知道從何而起……Q:當媽媽也有「情緒風險」?Ans:媽媽跟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連結,通常來說牽扯比較深,常常夾在各種關係中為難,擔任家人間的潤滑角色,要幫忙「喬」事情,常被磨到自己受傷,只求家人間和諧。除此之外,育兒牽涉到體力、腦力、心力,還有環境限制。只帶一個或兩個,還是三個孩子滿屋子跑跳,個人的資源耗損程度將會有大大不同,其中情緒強度、複雜度也異常強大,可能會在同一時間全部糾結在一塊。還有一點,如果要叫得動家庭成員,進行合適的家庭分工,就不能忽視情緒與動機。然而,這裡面是含有大量情緒勞動風險的,我們很容易忽略這個地方。Q:覺得當媽媽真的好難,怎麼辦?Ans:社會上往往過度吹捧母愛,好像有了母愛什麼都不用怕,就能夠往前衝。然而,能夠愛一個人,跟自己有沒有好好地被愛有關。雖說母愛是相當重要的,但缺乏母愛,是可以在另一個程度上彌補的。用實際行動幫助孩子,讓大家共同面對未來,這比較實在。如果真的不會當媽媽,就先在心裡偷偷承認,雖然很難堪,但這是一個起頭。接著,開始學習,先從一個人當起,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大人要先自我成長,孩子才能被好好對待。Q:媽媽怎麼樣才能創造自我價值?Ans:一個人要能自我肯定,要有前提,也就是要有自立的能力。第一,物質條件或經濟能力是照顧好自己跟孩子的根本。第二,時間管理則是媽媽很重要的能力。懂得說「不」,能區分「必要」跟「想要」,設立停損點與先後順序。第三,記得運動,將時間省下來運動,一個體力不足的媽媽,走不了多遠,心裡也容易沮喪無力。運動也能帶來平靜,專注身體經驗,讓自己重新歸零,讓大腦休息,學習靜心,一點一滴面對最真實的自己。Q:那麼,到底什麼是愛自己?Ans:我們常常是先從他人的眼光中認識自己,確認自身的價值。然而,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逐漸瞭解外界有許多他人,往往帶著目的與理解來評價我們。定義自己的能力,我們慢慢有知有覺地收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比我們更了解自己,並帶著無條件的善意。不管涉入任何關係,都不能忘掉與自己的關係,這是身為一個「人」的基礎。關係需要投入資源經營,包括我們跟自己的關係,這個部分如果失落了,輕微的狀況是角色扮演越來越沒動力,嚴重的話,身心健康都會出問題。如果我們懂得自我照顧、自我慈愛與獨處,那麼我們不管在哪裡都有家,帶著這種自重,我們將不至於輕易厭棄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愛自己。


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