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到不能倒+1929年大崩盤

NT $1030.00
NT $927.00


《大到不能倒:金融海嘯內幕真相始末》簡介一本書看透金融海嘯!最驚人的內幕、最徹底的剖析、最嚴厲的人性考驗!財經史上必須了解的一堂課,讓你看懂商業運作的真實面!本書榮獲《經濟學人》商業與經濟好書、800-CEO-READ商業書大獎《大到不能倒》這本書,透過一段段不為人知的幕後場景和追蹤紀錄,重現2008年的金融危機如何產生、如何逐漸失控,最終演變成全球金融風暴。從雷曼兄弟的辦公室,到莫斯科的祕密會議,或是華府的走廊一角……本書描述金融界和政治圈最具權力、最富有的一群人,如何在成功與失敗之間、自大與貪婪之間、和最終在全球經濟的危機中,奮力一搏的精彩故事。本書的主軸從2008年3月貝爾斯登瀕臨倒閉,被摩根大通收購開始。華爾街的危機越來越擴大:雷曼等銀行被放空者攻擊,股價暴跌,謠言滿天飛……直到九月,房地美、房利美被政府接管,9月15日雷曼兄弟聲請破產,財政部緊急紓困全球最大保險公司AIG,並且居中牽線將瀕臨倒閉的美林賣給美國銀行。10月,九大銀行的執行長齊聚財政部,簽字同意參加紓困計畫,美國將直接投資各銀行以拯救危機。※本書重要人物與機構:鮑爾森(財政部長,原高盛執行長)、蓋特納(紐約聯邦準備銀行總裁,現任美國財政部長)、柏南克(聯準會主席)、巴菲特、四大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的執行長、重要商業銀行(摩根大通、花旗、美國銀行、美聯銀行、巴克萊銀行)的執行長、AIG、奇異電器、美國國會、財政部、聯準會、證管會、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這本書以貼身觀察的方式,觀察這些在金字塔最頂端的人物,面對危機的反應、如何決策、算計什麼,也回溯他們的出身經歷。(結果這些人幾乎彼此都認識!)作者帶我們到財經現場、祕密會議(例如身為財長的鮑爾森和其高盛老同事在風暴中期的2008年6月竟在莫斯科祕密會面);又例如政府居間撮合貝爾斯登的併購案,並試圖左右交易價格;還有日本三菱集團、韓國產業銀行、中國投資公司、英國巴克萊銀行的介入;高盛陰謀論;以及財政部與華爾街密不可分的關係。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曾說:「貓耳洞裡沒有無神論者,金融危機中沒有道學先生。」在務實紓困與「道德風險」之間,尺度如何拿捏,仍將是爭辯不休的問題。《大到不能倒》是一部壯觀的史詩,然而卻是華爾街走向崩潰的慘烈史詩,人性在風暴中的掙扎與盤算,逼真得彷彿就在你眼前。這段真人實事的紀錄,不光是關於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銀行,也是關於那些厚顏無恥的、認為自己「太大而不會失敗」的人們的人性故事。《1929年大崩盤》簡介暢銷六十餘年,歷史上永恆的投資/經濟經典每個人都應該了解這段歷史,因為人類的愚昧會不斷重演。★美國《財星》雜誌、《紐約時報》、《聖路易郵報》、《大西洋月刊》一致盛讚!★作者高伯瑞之子、知名的經濟學家詹姆士‧高伯瑞(JamesK.Galbraith)專文推薦! 《1929年大崩盤》最早於1955年出版,此後在1961、1972、1979、1988、1997、2009年不斷改版,至今已六十餘年。除了作者高伯瑞(JohnKennethGalbraith)是二十世紀美國經濟學界的代表人物,以及主題本身的重要性之外,還有一個理由使得本書的銷量維持不墜:每一次它的再版,就代表又一個投機事件─又一個泡沫,或隨之而來的不景氣─重新喚起了大家對於1929年股市大崩盤歷史的關注,因為它曾經引發了一場空前慘烈的大衰退。猖獗的投機。創紀錄的交易量。人們大肆購買資產,不是因為它們的價值,而是因為買方相信自己可以在短短的一、兩天,甚至幾個小時內脫手,迅速致富。從房地產市場的投機開始,樂觀主義主宰了整個股票市場。然而這一切終將結束。股市的下挫總是比上漲來得突然。在1929年股市大崩盤之後,緊接而來的經濟大蕭條持續了十年之久。1929~1933年,GNP(國民生產毛額)下降了近30%。從1930年到1940年,只有1937年的平均失業人數少於800萬人。1933年大約有1,300萬人失業,幾乎每四名勞工就有一人失業。直到1941年,製造業的產值仍未回復到1929年的水準。作者高伯瑞不愧是首屈一指的經濟學家、經濟史家,以其聞名天下的第一健筆,鮮活、機智、諷刺地描繪出1929年大崩盤的前後數年,聯準會的高官、柯立芝、胡佛、羅斯福總統、紐約證交所官員、財政部長、股市大戶及作手、貪污詐騙者、報章媒體等的言論與作為,勾勒出當時代的心理狀態、金融規範、及社會文化。泡沫最終在1929年10月底達到了頂點,恐慌的爆發,以及崩盤數年之後的長期大蕭條,對於社會人心的影響,都歷歷在目。這段有如史詩般的崩盤歷史,值得後人省思。如何不再重蹈歷史的愚昧?本書值得所有關心投資理財、經濟發展、財經政策的讀者參考。


花旗 巴菲特 銀行 紓困 財政部 經濟 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