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零年:1945年,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

NT $550.00
NT $495.00


「歷史最重要的是詮釋。錯誤的詮釋往往比無知更加危險,因為舊傷與仇恨的記憶會激起新的衝突。」——本書作者 ◤《紐約書評》主筆、歐洲公共知識份子伊恩・布魯瑪的史學代表作◤當代著名歷史學家史天、伊格納季耶夫、柯肖爵士,前聯合國副秘書長賀卡特爵士推薦◤各大媒體《紐約書評》、《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紐約客》、《史密森尼雜誌》等佳評如潮◤亞馬遜書店4.4顆星高度評價◤台灣版收錄深入導讀,由陳思宇、阿潑、蔡慶樺、何曼莊分別執筆同盟國勝利之後,正義是否得到伸張?重返戰後最關鍵的年代,一探現代世界的夢想與夢碎之路 1945年8月,美軍在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一週後,日本投降,美、蘇為首的同盟國宣布終戰。 ▅被解放的一方——一直以來挨餓受凍的人們,突然吃太營養而暴斃。迫不及待重返家園的猶太人,卻發現自己不受老鄰居歡迎。戰爭時候親近敵方的女性,遭清算剃頭遊街示眾。戰時沉默不語的人,戰後突然宣稱自己是抗敵的英雄? ▆慘敗的一方——德國小兵棄械投靠盟軍,卻被交還給德軍當逃兵處決。投靠盟軍的哥薩克族人,最後被英軍滅族。戰敗國為了保護階級較高的女性,政府徵召本國其他女性「為國捐軀」。戰敗的德、日從此畏懼戰爭,不想再跟英雄主義、民族至上論扯上關係。 ▇勝利的一方——史達林授意士兵報復納粹,強姦數以萬計的德國女性。盟軍默許原本該遭懲處的德、日戰犯重掌權力,成為社會重建的重要分子。戰勝國無法忘卻昔日光榮,從此染上了貿然發動戰爭的習慣…… 二戰結束後的世界並不平靜,當全球各地的大人物忙著重組權力時,平民百姓的重建之路也充斥著人性的掙扎,漠然、殘酷相對、逃難、復仇、背叛、寬容的事件不斷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有人趁火打劫、有人自掃門前雪、有人努力維持道德良心。 荷蘭史學家伊恩・布魯瑪的父親在二次大戰期間被迫於德國勞動營工作,戰後倖存歸來時,亟欲回復戰前「正常」的生活,忘卻不愉快的經驗;然而另一派人卻渴望改變,希望舊有的一切砍掉重練,打破既有的社會秩序,迎向理想的未來。 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期待,反映了戰後不同力量的拉扯,為了瞭解父親以及那個時代,作者展開了零年之旅,追溯一九四五年這一年世界局勢的變化。他從人性出發,探討戰後的解放情節、性慾、食慾與復仇慾;接著轉到範圍更大的國際關係,討論歐洲福利國家、聯合國、美式民主、日本和平主義、歐盟等制度與組織如何興起;而在世界的另一頭,俄羅斯與東歐共產獨裁、中國共產黨崛起、中國國民黨為什麼節節落敗、美蘇冷戰等如何在各種衝突與妥協下牽動著各國人民的命運。 不同於二戰史大多聚焦於歐洲,此書同時涵蓋歐洲國家與亞洲國家在戰後的變化,深入分析東南亞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越南的政治權力,如何在戰敗的日本殖民者、前歐美殖民者與本地獨立分子的交錯抗衡下,形成新的威權統治。同時,作者也爬梳美軍接管日本後,日本人內在幽微的親美與反美情緒。 在這些精彩的分析背後,作者想要回應的是當前鷹派份子興起的現象,當世界各國為了各種利益、甚至打著正義之名,不惜一戰時,將要付出什麼代價?而戰爭勝利,就能確保光明的未來嗎?還是將帶來更漫長的黑暗或更大規模的戰爭? 致當年在世界各地掙扎求生的人們。


衝突 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