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世界古代中世紀史:閻宗臨史學經典再復刻,探究希臘、尋覓羅馬、剖析埃及、歷險波斯

NT $450.00
NT $405.00


探究希臘、尋覓羅馬、剖析埃及、歷險波斯★閻宗臨史學經典再復刻★ |希臘羅馬史稿|:希臘,是這樣開始的希臘羅馬的古人並不知他們歷史正確的由來,其先人藏於森林,「不知以磚建屋,運用木料,所居如蟻穴,只有陽光進去」,但是地中海對這些質樸的居民,有種永恆的不安促使其前進,形成一種普遍的理想,活潑健壯湊至一種形的完美,不允許殘缺,不允許模糊,構成地中海文化的特點。 地中海歷史,經施里曼(Schliemann)、米克賀夫(Milchhoefer)及伊文斯(ArthurEvans)的地下開發,證明克里特及希臘有古遠的歷史,那些神話與傳說仍含有史事,他不是孤立的。愛琴海文化以克里特為中心;希臘初期與埃及和小亞細亞關係至切;迨至羅馬向南進展,地中海中心亦向西移,地中海的作用亦達到頂點。凱撒征高盧,軸心移動,古希臘羅馬史亦漸凋零,歐洲進入混亂與蠻野的時代,亦即歐洲大陸史發展的開始。 |古巴比倫帝國|:漢摩拉比法典知多少西元前1759年,漢摩拉比攻瑪里,城陷,淪為廢墟。隨著北上,征服亞述,強大的巴比倫王國便建立起來。 漢摩拉比吸取《蘇美法典》有用的部分,結合巴比倫當時的情況,制定新的法典,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這部法典是用巴比倫語寫的,1901年,這部重要的文獻在蘇撒城被發現,現藏在巴黎博物館中。 漢摩拉比稱這部法典是「公正」的,實際上是保護奴隸主的利益,對貴族、僧侶與商人是有利的。法典內容,分序言、正文與結語三部分,共46欄,282條。現存的法典,有五欄已毀,除殘缺者外,尚有257條,涉及刑事、親屬、財產、繼承與債務等。這部法典是奴隸時代重要文獻之一。 |16世紀經濟革命|:日漸成形的資本主義16世紀初,百年戰爭結束後,隨著時代的轉變,西方人愛生活,重物質,有無窮的欲望,發覺生命的可貴。 16世紀經濟革命的特點,首在物價的提高。杜莫森認物價上漲係自1524年,他說:「從這年起,一切物價皆提高,那種高漲,不是偶然的,而是經常的。」這種現象,貨幣論者,咸以缺少抽碼流通故,各國囤積現金,不能流通,交易入停滯狀態。證據是在16世紀初,為了解決交易停頓的問題,各國有改革幣制的發動。 從別一方面看,自新大陸發現後,許多現金流入歐洲。波丹在1568年說:「自從六十年來,物價提高在十倍以上。」有人猜想自1541年至1544年三年間,新大陸輸入歐洲,有1,700萬金佛郎,這雖不能視為定數,卻可說明現金大量輸入的現象。到1545年波多西銀礦的開發,構成一種過剩的危機,西方人心理上發生變化。 總之,地理的新發現,加強了國際貿易,原有的經濟機構,不能去應付環境,勢必加以一種改革。 本書特色 ‧由史學名家饒宗頤親自作序‧本書集結閻宗臨數本史論講稿,濃縮其畢生鑽研的歐洲古代史精華‧收錄閻宗臨親寫注釋近400多條,讓讀者重新親近一代史學大師


現金 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