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俄羅斯回來了:國族、極權、歷史記憶,人民為何再次臣屬於普丁的國家?

NT $680.00
NT $612.00


*美國國家圖書獎非文學類大獎**紐約公共圖書館.海倫伯恩斯坦圖書大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大獎決選**紐約時報書評、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波士頓環球報、西雅圖時報、基督科學箴言報、新聞週刊年度好書*「我們一切的思想與行動,全都出於赤誠和熱愛俄羅斯啊!」在缺乏信仰與依歸的時刻,俄羅斯人該如何急尋俄羅斯的偉大?戈巴契夫,拆卸的鐵幕1985年,蘇聯迎來了新政。戈巴契夫決定將垂死的國家,引進一點改革的活水。人民開始小心翼翼接觸以往禁絕的資訊,書籍、音樂、學術、宗教,涓涓細流的自由,逐漸流入大眾的內心,集會開始了、遊行抗議開始了,分離與解放的力量終於形成了洪水,衝破了柏林圍牆、波羅的海三國、高加索、所有東歐與中亞聯邦,鐵幕全面瓦解,只剩下孤零零的俄羅斯人。葉爾欽,失序的國度1991年,俄羅斯要向西方世界開放。資本主義到來,市場經濟統治,學術與文化積極接軌。那是個看似充滿希望的時期。然而,蘇聯長久的慣習沒有退去,仍像幽靈一般困擾著經濟與政治,即便國民生活水準提升了,但貧富差距加大、人民生計各憑本事、車臣分離主義分子在邊境喧囂。曾經是相對於美國的強權,而如今俄羅斯要往哪裡去?人民心中充滿了困惑。普丁,眾望所歸的大家長1999年,默默無聞的前KGB特務,接下了紊亂的俄羅斯。在車臣戰爭中,普丁終於展現出久聞不見的強勢,終結戰事紛擾,重建俄羅斯的自尊。人民全心託付給他,國家所有事情逐漸步上軌道。當穩定成為俄羅斯追求唯一的辭令,任何阻礙前進的大石先被劈除,最後連不起眼的沙子也被清掃而空,從商業寡頭、反對派媒體、學術研究自由、LGBT人權、猶太人、到抗拒NGO組織的「國外代理人法」,人們被跟監、被騷擾、被毆打、被暗殺,沒有人不能不服膺克里姆林宮的意志。內政清理好了,該向國外征討了,偉大的俄羅斯回來了。這是極權主義再發作!《普丁:沙皇再臨》作者瑪莎.葛森,透過四個主角、二十多個人物、譜寫出俄羅斯三十年頭急速變化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這是俄羅斯人的生命史,也映照出俄羅斯開放、奔放又收緊,又如何臣服於強人專制、迷失在國族主義中。【國外傳媒推薦】「瑪莎.葛森是俄羅斯這一世代之內最重要的一位知名社運人士與記者。」——大衛.雷姆尼克(DavidRemnick),《紐約客》(TheNewYorker)「一名極其獨立的記者……葛森深知俄國的文化與病理……(而且有著)對英語的絕妙掌控。」——《紐約時報書評》(TheNewYorkTimesBookReview)「葛森展現了非凡的勇氣……毫不退縮。」——《華爾街日報》(TheWallStreetJournal)「瑪莎.葛森博學而謙遜、標新立異而靈巧、誠實而勇敢。在這個獨特的歷史時刻,當我們必須理解俄國才能理解我們自己,我們全都很幸運能有她領路。」——提摩希.史奈德(TimothySnyder),《暴政》(OnTyranny)作者


NGO 俄羅斯 LG 經濟 洛杉磯 聯邦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