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是一種生於火、浮於光的技術與藝術;而將影像化為語詞,就等於在尋找希望。」——吳明益 吳明益,一個在國際文壇閃閃發亮的名字,一個用文字向現實世界揮拳的創作人,一個不滿足於現有書寫疆域的拓荒者。 這一次,他舉起揹了二十年的相機,透過觀景窗向外對焦的同時,也披露了自己的故事、他不輕易示人的內心。「拍照二十年了。這幾年來,我一面在圖書館裡閱讀影像史資料,開始結識那些拿著相機改變人類視野的關鍵人物,透過閱讀這些經典影像,我漸漸地發現,那似乎也和人類與自然互動的歷史深度相關。同一時間,我也開始面對自己的影像史:一卷不算長,卻對我來說意義深刻的膠卷。這本書因此和我長期以來關心的自然書寫有關,和我的小說創作有關,和攝影有關,和火與光有關。我把這些文章分成「正片」與「負片」,值得拿到陽光下檢視的,以及放在防潮箱裡不輕易示人的。」(吳明益)大學開始,他的生活費幾乎都花在買鏡頭、洗照片這件事上。二十年下來,他鏡頭下的光影已然成為人生的一段場景,拍的有時是風景,有時是心景。他對攝影術的理解與追尋、對照片表現的執著,無疑都是他觀看人生的角度。這本書和他長期關心的自然書寫、小說創作有關,和攝影有關,和他「視覺人」的思考有關。透過理性與感性思維的交會、宏觀與私密視界的對照,我們得見攝影更豐富的面貌。書中大量收錄吳明益大學至今拍攝的照片。同時,也特別請求GeorgiaO’KeeffeMuseum、VGBild-Kunst、VishniacArchive、FraenkelGallery、MagnumPhotos等單位授權,取得阿佛瑞德‧史蒂格立茲(AlfredStieglitz)、阿爾博特‧藍吉爾‧派茲(AlbertRengerPatzsch)、羅曼・維希尼克(RomanVishniac)、理察‧密斯拉契(RichardMisrach)、布列松(HenriCartier-Bresson)等多位攝影名家珍貴經典的照片,穿插於正、負片中,呈現在讀者面前。「我確實重新讓相機不只朝向蝴蝶、山林、溪流與海洋了,我拍那些壞掉的鐵門、路上走動的陌生人或街頭的小販,藉以呼應的是約翰‧伯格、馬克思或契訶夫;藉以呼應的是百無聊賴的人生,罹患疾病的世界和無法理解的存在於心的某處的痛苦。於是,寫作這本書的最初之火微小而明確地被點燃了。」(吳明益)以《複眼人》英文版登上國際舞台,歐美各大媒體爭相報導,美國奇幻文學作家娥蘇拉‧勒瑰恩強力推薦,更獲英國《獨立報》選為2013年「The50Bestwinterreads」第15名,這幾乎是亞洲作家繼村上春樹後以翻譯作品入選書單的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