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讓世界認識的並非「美麗的日本」,而是「曖昧的日本」。先將所有答案回推成問題,才能認識真正的日本。他是日本史上第二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戰後最重要作家之一也是永遠對日本最誠實批判的社會良心▍「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用文學探究「日本是什麼」▍楊照帶你從10位經典作家通讀日本文學史、思想史 夏目漱石 谷崎潤一郎 芥川龍之介 川端康成 太宰治 三島由紀夫 遠藤周作 大江健三郎 宮本輝 村上春樹‧從明治到令和,橫跨三個世紀‧第一套以經典文人為軸,深度導覽百年日本的重量全書‧每冊皆附系列總序、前言、作家年表▍為什麼讀大江健三郎?藉由大江健三郎得獎,世界會看到另一種日本,那就是「曖昧的日本」。能夠代表日本的,不會是坐在寺廟裡終夜看月亮的禪宗和尚,從對天空與月亮的冥思得到各種領悟。日本是一個有著黑暗心靈,經歷了黑暗命運試煉的國度。那是一個不斷自我矛盾、衝突、掙扎的日本,包括了戰爭、發動戰爭的邪惡,也包括了戰後一整個世代的反省檢討。──楊照史上第二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小說家大江健三郎,為什麼在受獎致詞時特別向世界強調日本的「曖昧性」?他又為何刻意使用曾遭批評「不正統」的語言風格寫作?從戰前的榮光年代,到見證戰敗的狼狽,再到個人生命經驗的起落,我們可以從中看見「戰敗」如何形塑一個世代的群體思維,也看見一位小說家一路走來如何自我鍛鍊獨特的創作觀。凝視人性的晦暗與曖昧一反前一位日本獲獎者川端康成談的「美麗的日本與我」,大江健三郎則講了「曖昧的日本與我」,寫作上亦刻意打破明確的固有答案,重新提出曖昧的問題,從文學觀到語言風格,皆帶著強烈異於傳統日本的特性。他擅長以個人生命經驗作為小說題材,例如將患有腦疾的兒子出生時的經歷,寫入長篇小說《個人的體驗》之中,無修飾地陳述一個渴望逃避的父親與他的道德困境;在摯友伊丹十三自殺身亡後,也曾將兩人的生命故事寫進《換取的孩子》,在構築虛實交錯的世界之下,盡可能將內容化為貼近個人的體會,藉此凝視人性中的晦暗與曖昧。「不是日本人」的日本人成長於舉國高喊「天皇萬歲」的昂揚時代,到戰後投降的狼狽窘境,大江健三郎自幼將成年人戰前戰後矛盾的一切看在眼底,養成了他反思批判的性格。寫作對他來說,似乎是種招致災厄,也引領他透視災厄內部結構的一件事。因此藉由國家的戰敗歷史、個人生命中親族的死亡與疾病經驗,他不斷切換角度將災禍化約至最終本質,試圖確認作為一個人而存在,對生命最基本的責任究竟是什麼?從此他提出了「不是日本人」的另一種日本人典範,更一反明治時期「脫亞入歐」的雄心,提出「邊緣觀」重省日本的戰後經驗。大江健三郎始終堅持的社會關懷,不僅為戰後日本文學提升到新高度,也為全世界的讀者樹立一位思考者的經典姿態。▍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經典十人書單01理想的藝術家生活:楊照談夏目漱石02陰翳的日本美:楊照談谷崎潤一郎03小說裡的人性羅生門:楊照談芥川龍之介04壯美的餘生:楊照談川端康成05走在人生的懸崖邊上:楊照談太宰治06追求終極青春:楊照談三島由紀夫07如何成為真正的信仰者:楊照談遠藤周作08曖昧才是真理:楊照談大江健三郎即將出版──宮本輝村上春樹日本在台殖民距今已落幕超過半世紀,為何至今這個國家仍宛若幽靈,潛伏於台灣的集體意識?面對這個孕育絕美文化,卻又曾發動殘酷戰爭的民族,今日的我們可以如何重思「日本是什麼」,並再次量度與其緊密而矛盾的關係?「日本文學名家十講」系列共分十冊,一冊讀一位經典日本作家,進而綜觀百年日本文化。作家楊照回歸年少原點,融貫逾四十年的學養思索與東西閱歷,剖析經典十人,以其作品為核心,找到作家畢生主體關懷,試圖瞭望日本難解的全貌,也映照今日的台灣文學風景。「從十五歲因閱讀《山之音》而有了認真學習日文、深入日本文學的動機開始,超過四十年時間浸淫其間,得此十冊套書,藉以作為台灣從殖民到後殖民,到超越殖民,多元建構自身文化的一段歷史見證。」──楊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