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時間,不同光影,永恆的莫內:〈印象‧日出〉、〈撐傘的女人〉、〈魯昂大教堂〉,撕開藝術偏見,揭開歐洲繪畫史大革命,印象派永不消逝的燈塔

NT $250.00
NT $225.00


印象派創始人之一╳最具代表性的大師「印象」一詞即源自其名作〈印象・日出〉他掌握了所有關於「印象」的元素,讓沒有印象派概念的人也能從中看出他所想表達的,有人把畫面寫成了詩歌,而莫內,把詩歌繪成了畫──▎〈綠衣女人〉(Camille)──整幅畫充分表現了莫內大膽的構圖和創新的姿態,無論是色彩對比的明亮還是構圖上的意外都使這幅畫多了幾分隨意。卡蜜兒曼妙的身姿彷彿剛從畫外走進來,回眸一顰,盡顯典雅的貴婦氣質。雖然整幅畫的比例略顯不協調,卡蜜兒的臉顯得有點小,但是莫內刻意突出臉部的色彩,讓整幅畫的焦點依舊落在了這張臉上。不僅如此,厚重且有質感的衣服、微抬起來的手和半轉過來的頭,都讓卡蜜兒顯得心事重重。這種神態上的成功刻畫讓整幅畫都栩栩如生地顯示出了卡蜜兒的動人形象。◎對於〈綠衣女人〉,自然主義文學代表人物左拉給予了高度讚賞,此時的莫內已是結合了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年輕一代的領頭者了。▎〈花園中的女人〉(WomenintheGarden)──透過新的色彩、新的用筆、新的構圖,莫內衝破了其他畫家對他的影響,開創了自己的風格與流派。莫內在作畫一開始時採用大號的筆以迅速的筆觸來作畫,把顏色塗得異常厚,從而企圖製造光線的漸變。而且在畫面的突出部分用以輕快的平色塊,並在周圍輔以厚重的暗色塊來襯托。同時,厚重的色塊把整幅畫分成了受光和背光兩部分,讓畫面之外彷彿是有光線照射一樣。這幅畫稱得上是莫內第一幅成功的戶外對光作品。由於沒有了外人的干擾,完全是自己的風格與探尋,這讓莫內對光線的研究興趣更多了幾分。◎他不再是那個臨摹別人畫風的年輕人了,現在的莫內是乘風飛上了藝術之巔的大師。▎〈印象・日出〉(Impression,Sunrise)──整幅畫沒有任何輪廓的概念,全是由細小筆觸點出來的,除了莫內,從未有人能夠如此表現霧氣交融的景象。紅日冉冉升起,橙紅色照樣映紅了上半部的天空。海水映射著陽光,呈現出橙黃色,在近處和依舊昏暗的海邊組成淡紫色。色彩在天空交替、滲透、相互糾纏;厚薄不一的色塊將水的波浪表現得淋漓盡致,遠看甚是有波光粼粼的質感。水波上面蕩漾的是三個小點一樣的船,此時的船在晨曦和霧色中已然分辨不出輪廓,只能憑經驗猜出那是遠方行駛的小船。船下的波光微動,彷彿是在航行一樣。兩岸若隱若現的建築物和山的虛影更是為畫面增添了活力。◎不重視輪廓而看重光影變化的畫法成了新派畫家的特點,他們欣然接受了「印象派」這個本是眾人諷刺評價的名字。▎〈乾草堆〉(Haystacks)──在對瞬間印象的執著下,他完成了最著名的系列畫,瞬間的感覺基礎讓莫內領悟了他這輩子追求的真諦。當系列畫〈乾草堆〉完成時,連莫內都有點無法相信自己的雙眼。這些畫就像是有事件關聯一般。畫面上的落日,恰如其分地照在兩面粗糙的麥堆上,和黃色背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細小的筆觸和明亮的色彩讓麥堆邊緣泛起了紅光。麥堆此刻彷彿就是有聖靈一樣,代表著農民對於豐收的理想,代表著辛苦的勞動人民在烈日的曝晒之後得到的獎賞。◎他不再只是一個對大自然付出無限感情的人,從此,他真正懂得了用色彩完成對於美的詮釋。本書特色本書詳細介紹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內的生平及作品。莫內是印象派中最早成名的,也是在最初最受打擊的。他是印象派令人驚奇的七星中最後一位大師,是他引導印象派真正走向勝利,也是他差點一手摧毀印象派。但是無論人們如何評價他,這位大師總是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他對印象的看法。他為後世帶來的貢獻讓人們永生難忘。


光影 構圖 文學


小說 靈魂 HD 素養


猜你喜歡


盜戚君
NT $234.00
須彌芥子
NT $108.00
道君10
NT $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