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設計師,該如何生存?」親筆自傳+經典作品精選集+深度設計美學理論與技法剖析從他的人生、思想,到設計的概念與方法論一本深度理解發揚網格系統、打造起當代平面設計基礎的設計大師──約瑟夫.穆勒-布洛克曼(JosefMüller-Brockmann)──【另收錄日文版長篇解說論文〈做為美學的網格系統〉,從藝術史角度綜觀穆勒-布洛克曼與社會的關係,並從網格系統的概要與技術解說出發,拆解剖析穆勒-布洛克曼的美學理論】 ▍臉譜藝術設計書系「Zeitgeist」──卵形|葉忠宜──選書/設計▍ 約瑟夫.穆勒-布洛克曼(JosefMüller-Brockmann,1914-1996),身為瑞士字體排印風格學派的領銜者之一,與美國的保羅・蘭德(PaulRand)、義大利的布魯諾・莫那利(BrunoMunari)等人並稱,是二十世紀戰後最具代表性的平面設計大師之一,曾擔任IBM歐洲總部的設計顧問,以簡潔有力的設計風格聞名。在平面設計的各個領域,他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海報作品、識別設計等重要實作;他也出版了包括在平面設計領域被譽為經典、長銷至今不墜的排版設計教本《網格系統》(GridSysteminGraphicDesign)等多本著作,並主導創辦《新平面》(NeueGrafik)雜誌,將瑞士設計學派推上國際舞台,大大影響現代設計;此外,他也曾於蘇黎世應用美術學校、烏爾姆設計學院、大阪藝術大學等地執教,並至世界各國進行講學、巡迴課程等教育活動,日本設計大師龜倉雄策、田中一光、永井一正等人都曾是他的學生。透過上述「實作」、「著作」、「教育」三方面的投入,他從二戰後至今引領了國際平面設計界的走向,對當代設計做出了重要貢獻。本書第一部〈自傳〉,收錄的是1994年他於瑞士LarsMuller所出版的自傳《我的人生》全文內容。在寫作於晚年的這部自傳中,他回顧了他一生的設計之路,在動盪的二十世紀間,他是如何養成,如何進入「設計」這門才剛興起的行業,又曾遇過哪些帶給他啟發、影響的人事物。從中,我們也能看到他做為一名設計師自認該有怎樣的責任,又該追求怎樣的自由。//平面設計師必須站在設計接收者的立場來思考,而且必須盡量將印刷品形象做得更加客觀。為此,設計想表達的訊息必須透過文字與相片,盡力貼近事實。這也是為了搞清楚自己的工作對社會將造成多少影響,又該負多少責任。//我的教育方法,源自於蘇格拉底的知名「對話法」,這個教育法的本質,在於教學生不斷質疑自己的作品。以老師與學生的問答過程為基礎,讓學生在對話中製作作品。一段根據問答所執行的作業,會衍生出另一段問答,而新的問答又會孕育出下一段作業。……當時我並不對學生的作品打分數,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學生一點一滴在進步。我的作法出自我的信念,就是千萬不能用我的思維去約束他們,每個學生應該順著自己的天賦去成長。//我的思考具備客觀性質,如果我支持建築師或產品設計師,就不會是個人的、主觀的拍馬屁。我無論何時都相信自己的論點具備正當性,所以完全不對客戶意見妥協,也不會逢迎拍馬。接著,在本書第二部〈作品〉中收錄了他於1951年至1994間所設計的四十九幅重要海報作品,風格既明快而大膽、直率,又仍具備靈性與高雅的氣質,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穆勒-布洛克曼在幾何學型態、文字排印、色彩運用上是怎麼完成他的風格,又如何向外推展。最後在第三部分,收錄的是由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準教授、設計史學家、平面設計師佐賀一郎所撰之穆勒-布洛克曼解析論文《做為美學的網格系統》,就自傳提及的內容及其作品進行詳細解說,也從設計史整體俯瞰穆勒-布洛克曼做為一名設計者與現代社會所建立起的關係,並以他的經典著作《網格系統》出發,不只解說其內容概要及技術,亦以此為基礎將穆勒-布洛克曼的美學系統進行深度解剖。「當時我對自己的將來完全沒有想法,只知道自己的職業生涯會受到自己的精力、自我批判、規律、學習意志所影響。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找到往後人生方向的指標。我的決定就是,三十歲之前要尋找自己的造型方面天賦,所以從實際的素描到超現實的繪畫,盡量去廣泛接觸各種表現手法。三十歲到三十五歲之間,要盡全力找出自己該走的路。四十歲之前,要盡全力去開拓、挖掘自己所選的路。我研究眾多設計師、建築師、畫家、雕刻家、攝影師、作曲家等前輩的例子,深信人在四十歲之後,創作能力就不會再成長了。這時候,我決定了往後人生的一貫基礎方針:1.保持孤獨。一切都攸關於自己的精力、思考力與自我批判。2.充實學養。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社會與建築,會不斷創造出各種新穎的藝術、戲劇、音樂、科學、研究,要對它們抱持興趣。原則上,要對自己未知的一切抱持興趣。3.要用心去批判周遭的環境,嘗試將自己不喜歡的一切,替換為更好的發展。4.關注二十世紀。關注這個世紀在藝術、社會、科學等領域所創造出的東西,並且認知模範先人所創造的有價值事物,加以尊重。5.接受職業與人際關係上的失望,探索其中原因。保持客觀的自我批判態度,自我批判在好事與壞事上都是自己最好的朋友。6.自己作品所獲得的讚美與成果,都要經過客觀審視,冷靜驗證是否正當。將自己的成果與模範名人的成就比較,即可衡量。7.正面接受他人所有的批判,這樣才能發現以前不懂的錯誤。無憑無據的批判也有好處,就是能夠學到他人的思考模式。這些決心是我的人生指南,我至今依然堅守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