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語譯】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養它,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地之間。【原文釋評】孟子的這句話可以作為領導者畢生追求的人生格言。白居易有詩曰:「堯舜揖讓三杯酒,湯武征誅一局棋。」領導者的修養有四個層次,體會天地長久不衰的廣大德性,效法天地自強不息的健行精神,修養天地清剛浩大的正氣,這是第一個修養層次。以天地為法式才顯得博大、高明,這是第二個修養層次。不注重我字,不注意私字,這是第三個修養層次。平常人的修養尚可從近處、小處著手,領導者的修養要從遠處、大處著手,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才能盡性立命,頂天立地,這是第四個修養層次。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能體會天地之道而存養天地之氣,也就是孟子所說的至大至剛,能充滿天地的浩然正氣。正氣在得志時能經天緯地,正氣在貧窮時能恪守道義。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在生死關頭,當道存在我就存在,當道消失我就死亡。眼前見到的只是道,不考慮我的生死。為道而死,也就是通常說的氣節或節操,也就是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視死如歸的節操。正氣不能培養,邪氣必然產生。「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節操不確立,人格便喪失。這樣不是家中的忤逆之子,就是社會的害群之馬;不是社會的奸人,就是人類的蟊賊。【經典案例】西漢將軍霍去病,以「匈奴未死,何以為家」的精神,戎馬一生,戰績赫赫,戰死他鄉,終年僅二十四歲。東漢班超,出使西域,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英勇氣概,沉重打擊匈奴的勢力,恢復西域和內地的密切聯繫。宋代辛棄疾,以「男兒到死心似鐵」的不屈意志,在妥協、投降派的阻撓、打擊下,為了收復被侵佔的失地奔走、奮戰一生。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南下,緊要關頭,丞相文天祥領兵抗敵,不幸於潮陽戰敗被俘,被押解到大都(今北京)拘禁。在大都,他被囚禁了三年,住的是低窄陰暗的土室,受盡磨難,但是他忍受敵人的一切威逼利誘,在獄中寫成《正氣歌》,表現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和高尚的民族氣節,最後慨然就義。他那千古流傳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至今為人們所吟誦。明代海瑞,看到嘉靖皇帝殘暴昏庸,人民苦難沉重,毅然為自己置備棺木,訣別妻兒親友,上書直斥嘉靖皇帝。戚繼光,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的坦蕩胸懷和非凡抱負,率軍痛剿東南沿海的倭寇,保衛邊疆國防。清代老將關天培,在鴉片戰爭英軍進攻虎門的戰鬥開始時,將幾件舊衣服和幾顆脫落的牙齒裝入木匣寄回家,以示死戰之決心,戰場上親自上陣殺敵,壯烈犧牲。鄧世昌,中日甲午海戰中,指揮受傷的「致遠艦」開足馬力,向日軍「吉野」艦撞去,與之同歸於盡。著名人物譚嗣同,在變法失敗後拒絕出走,甘為變法流血犧牲,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的正氣之歌喚醒後來者的覺醒。「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浩然正氣包括壯氣、豪氣、逸氣、清氣。臨淵不懼,臨危不驚;寧死不屈,寧折不彎;寧拋頭顱、灑熱血,不失節操;國難當頭能憤然而起,危急時刻敢捨身成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是壯氣。臨風把酒,橫槊賦詩;壯心不已,志在千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孟子有云:「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捨我其誰也?」此是豪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即使在人生最低潮的時刻,也能沐江山之風月,駕凌波之扁舟,舉杯邀月,遊目騁懷;不求與日月相始終,只見今世之樂趣無窮。此是逸氣。與自然天地相應合,春蟲秋蟬,聲聲入耳,夏雨冬雪,皆可濯心扉,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見花放水流,能知其樂趣,聽禽鳴天籟,可悟其天真。此是清氣。這壯氣、豪氣、逸氣、清氣,合在一起,便是君子所有的正氣,也是具有不竭生命力的浩然正氣。領導者以正氣來工作便能自忠,以正氣來做事便能自敬,以正氣來理財便能自廉,以正氣來交友便能自誠,以正氣來養心便能自謹。本書特色■仁政思想——歷代王朝奉為唯一準則的領導藝術!孟子的治國之道當中,豐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對當今的企業管理思想是一個極大的啟示。孟子與孔子並稱中華「雙聖」,不管在做人還是在治國之道上,都極力推行「仁政」。他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獨夫民賊,被人民推翻。■他只有一個單純的想法——不許,人間,見不平!孟子嚴厲批判戰國中期的社會不公平,他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探討他們所具有的普遍人性。這種探討適應於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象徵人類認識的深化,對於現代管理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精闢語譯、原文釋評、經典案例,輕鬆讀懂《孟子》!人才是公司的核心,把人才用在可以發揮特長的地方,就是對人才最好的發掘和激勵。本書以精闢語譯加上原文釋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