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的發現者,培根論知識與學習:科學界的哥倫布×法律界之喉舌,17世紀英國經驗哲學家

NT $ 299
NT $ 269


培根:「讀書不是為了更會辯論,也不是要盲目服從權威,更不是為了找話題;而是為了培養判斷能力,審慎地辨別事情的輕重對錯。」 一生跌宕起伏的經驗論哲學家、17世紀最偉大的英國人之一,重視知識的力量×肯定實驗的重要性×引領新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具備務實精神的科學之光培根! 眾所皆知,在近代西方哲學史上,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是近代兩大重要的思想陣營。近代的經驗主義發端於英國,慢慢形成了經驗主義學術傳統。英國的經驗主義有幾位重要的哲學家,其中培根和霍布斯被認為是英國經驗主義的開創性人物。 培根等早期經驗主義者並不太熱衷於建立宏大的思想體系,著重於經驗的研究和科學實驗,這正好顯示出經驗主義哲學家務實的一面,而培根當然是開創了這個風氣的重要人物。 【從掌璽大臣到階下囚】1561年,法蘭西斯.培根出生。貴族出身的他,從小就才華出眾,時常出入宮廷。早在孩提時代,他就被伊莉莎白女王稱為「我的小掌璽大臣」。 而後他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神學、形上學、邏輯等等,他的努力及野心,終使他加官進爵,於1617年出任掌璽大臣。隔年,他擔任詹姆士一世手下的大法官。 晚年,他被國會指控收賄,遭到罷免。後雖得到國王赦免,但生活困乏,於是閉門潛心著述。為了做實驗,培根染上風寒,最終與世長辭。 培根死後,亨利.沃登爵士為他題寫了墓誌銘,讚美他為「科學之光」、「法律之舌」。 【培根論人生、人性之奧妙】〈論愛情〉:「舞台上的愛情往往比生活中的愛怨悲歡更值得觀賞。因為在舞台上,愛情是喜劇的素材,有些還是悲劇的素材,而在生活中,愛情卻總是招惹是非,有時簡直就像一個妖婦,有時則像一位復仇女神。」 〈論友情〉:「凡是與朋友分享歡樂的人,都會感到樂上加樂;凡是向朋友傾訴憂愁的人,都會感到愁不再愁。」 〈論財富〉:「不要信任那些看上去蔑視財富的人,他們蔑視財富是因為他們無法得到財富。」 〈論死亡〉:「與其視死亡為恐怖,倒不如採取一種宗教性的虔誠,冷靜地看待死亡——將之視為人生必不可免的歸宿,以及對塵世罪孽的贖還。」 【培根如何看待人的黑暗面?】〈論怒氣〉:「要徹底平息怒氣,那不過是斯多噶派的狂妄之言。還是神諭講得好:『有氣不妨發出來,只要不犯罪,也不可終日含怒。』」 〈論報復〉:「報復行為展現的是一種以武力解決的野蠻公道。」 〈論自私〉:「人應當理智地區分私利之心與公共的利益。在為自己的利益考慮的時候,不要損害他人的利益,特別是不可危害君主與國家的利益。」 〈論嫉妒〉:「一個人如果自身沒有優點,往往就會嫉妒別人的優點。」 本書特色 本書介紹培根的生平及其重要文章,深度解析培根的哲學思想,幫助讀者理解17世紀的英國經驗主義思潮,並且更進一步地熱愛思考、熱愛哲學。


財富 愛情 大法官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