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在我心裡扎下的刺

NT $360.00
NT $324.00


從現在起,妳要照顧的不是媽媽的情緒,而是自己的情緒;妳要治癒的不是媽媽的痛苦和創傷,而是自己的痛苦與創傷。★韓國YES24網路書店近5星滿分好評!讀者讚譽不斷!★拒絕再當媽媽的「情緒垃圾桶」!自己的人生,自己負責!★獻給關在「媽媽城堡」內的女兒們的逃脫地圖,踏上治癒旅程!★收錄作者成功重拾自我的修復練習範例,實際操演走出毒親陰霾!▎有毒母愛打造的隱形枷鎖──「自戀型人格」媽媽永無止境的情緒勒索。「為什麼跟媽媽說話後,總是心情不好?」「我如果不夠成功,媽媽是不是就不愛我了?」「媽媽都是為了我好,但為什麼我總會想反抗?」「想擺脫讓我感到痛苦的媽媽,這樣的我是否很不孝?」「媽媽因為我而苦了一輩子,我怎麼可能不為她的幸褔負責?」妳是否曾在心中浮現出這些念頭?是否曾因此對媽媽充滿罪惡感與自責?儘管世上充斥著各種改善母女關係的建言,卻依舊無法排解女兒對於為家庭犧牲奉獻的媽媽所產生的罪惡感;同時,女兒身上所背負的龐大責任,似乎也逐漸剝奪了她們追求快樂與幸福的權利。面對「總是為了自己好」的媽媽,妳可能曾努力取悅或討好她、隨時留意並安撫她的情緒、盡力達成她對自己的要求與期待、無條件理解她的處境與難題等等,但漸漸地,妳發現自己似乎成為「媽媽的媽媽」,在總是以媽媽為主的生活裡,只剩下說不出口的苦楚,以及無止盡的鬱悶與委屈。或許妳只是還沒發現,自己正身處於「自戀型人格」媽媽的控制之中──她們相信自己較他人犧牲更多也付出更多,對於成功與權力高度追求,也經常顯露出傲慢的神情;她們大多缺乏同理心,擅長透過「情緒勒索」控制並剝削女兒,樂於打擊與貶低女兒,同時也會將女兒的成就歸功於自己,將自己的不如意加諸於女兒……如果妳曾有過以下的感受,請妳停止自責與自我懷疑,認清自己的母親才是妳的苦痛的始作俑者。我覺得自己不像是媽媽的子女,更像是配偶或父母。每次與媽媽保持距離或不如她意時,我都會產生罪惡感。比起自己的想法與需求,我更會以媽媽的想法與需求為優先。我相信愛無法無條件地獲得,我必須努力以成為值得被愛的人。我感覺媽媽總像債主般地要求我,並且希望自己能盡快離家獨立。為了決定一件事情,我必須不斷尋求媽媽或其他人的同意/確認。我很難直接表達出我的想法與情緒,並且會對媽媽刻意隱瞞某些事。▎破解謊言×檢視家庭×解構事件──透過倖存者的修復練習重新擁抱自我!本書作者夏天在曾深陷「自戀型媽媽」的控制泥淖裡並為此罹患憂鬱症,她曾做出許多努力以修復母女關係與化解自己心中對於母親的不諒解與憤恨,卻始終處於自我懷疑與自責的輪迴中。在閱讀眾多文獻與書籍知識後,終於瞭解母親隱性虐待自己的真相,並接受「母親無法被改變」的事實。書中不僅收錄許多經驗分析,也提供了自1970年起搜集至今的自戀型人格相關研究文獻輔助說明。作者亦在心理諮商師的協助之下,摸索出一套自我修復的過程並成功走出有毒母愛的陰霾,同時也在YouTube上開設頻道分享自己獲得的知識與實踐方法,獲得眾多訂閱者的迴響。▲破解媽媽的謊言(抓住自尊小偷,討回自己的存在感。)將媽媽過去的成見與批評逐一寫下,試著一一修正並說出真相與實例,媽媽眼中的自己並非真正的自己,透過練習扭轉自己長久以來的潛意識。▲畫出原生家庭結構(理解家庭角色間的定位與關係變化。)將原生家庭的家庭結構逐一畫出,找出「吉祥物」、「英雄」或「犧牲品」,客觀看待不同角色間的互動模式與定位,對於自我修復與破解僵局頗有助益。▲重新解構創傷事件(關閉媽媽的思考濾鏡,換上自己的思考濾淨。)實際寫下持續縈繞腦中的創傷事件,透過「情緒輪盤」檢視自己當時的真實感受,重新定義事件真相與設想其他可能性,縱使過程艱辛卻能釋放潛藏心中的傷痛。


YES24 YOUTUBE 成功 破解 媽媽 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