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情感忽視(二版):為何我們總是渴望親密,卻又難以承受?

NT $ 450
NT $ 356


開創全球「童年情感忽視」(CEN)議題的心理經典他們不是不愛你,只是沒有能力回應你★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10種受忽視孩子成年後的特徵★隨附「感覺詞彙表」(841種形容詞):練習重視自己的情緒別人常說你看起來有距離感、不好親近嗎?你明明渴望與人親密,卻又害怕被打擾嗎?你經常在社交場合中感到不自在嗎?你很怕麻煩別人,難以開口請求幫忙嗎?冷漠疏離、缺乏安全感、不敢表達真實情感的人,往往來自「情感真空」的家庭。修復童年被忽視的情感需求,終止世代情緒傳承,找回愛的能力!【12種情感失能的父母類型】1.自戀型父母:充滿了優越感,要求孩子表現完美,不能丟父母或家族的臉。2.權威型父母:期待孩子按照父母的規定行事,都是「為你好」,不要問為什麼。3.放縱型父母:未盡責地為孩子提供限制或規範,不敢對孩子說「不」。4.活在憂傷裡的單親父母:因離婚或喪偶的情緒風暴,而無力關注孩子的情感需求。5.成癮型父母:正常及不正常時判若兩人,孩子無法預測下一刻父母是哪個面貌。6.憂鬱型父母:沒有足夠的精力或熱情來教養孩子,不是顯得暴躁就是悶悶不樂。7.工作狂父母:生活重心都在工作上,沒時間去注意孩子有什麼需求或感受。8.需照顧特殊家庭成員的父母:家中有重病的人讓父母分身乏術,無暇關心孩子情緒。9.成就與完美導向型父母:不斷給孩子壓力,逼迫孩子達成父母想要的目標。10.反社會型父母:反社會者的特徵即是本身沒有罪惡感、缺乏同情心。11.身兼父職或母職的孩子:強迫孩子表現得跟大人一樣,孩子甚至要照顧父母。12.為孩子著想但缺乏自覺的父母:一廂情願地對孩子好,卻忽視了孩子的「感覺」。【10種受忽視者的行為特徵】1.空虛感:常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2.反依賴:在親近的關係裡會感到不自在。3.不切實際的自我評價:放大自己的缺點,覺得自己不如別人。4.虧待自己,把同情心留給別人:對自己比對別人更嚴苛。5.罪惡感與羞恥感:認為如實表達情緒是軟弱的表現。6.針對自己的憤怒與自責:對自己有種厭惡的感覺。7.極力想隱藏真實情感:覺得一旦深交,別人就不會喜歡我了。8.無力滋養自己和別人:不喜歡需要別人,也不喜歡被別人需要。9.缺乏自我紀律:做事常拖拖拉拉、雜亂無章。10.述情障礙:無法覺察、瞭解、表達自己的情緒。【修復童年情感忽視的10個練習】1.「感覺詞彙表」:841種形容詞,練習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2.「說不」改變清單3.「請求幫助」改變清單4.「喜歡和不喜歡」改變清單5.「快樂優先」改變清單6.「飲食習慣」改變清單7.「運動」改變清單8.「休息和放鬆」改變清單9.「自我紀律」改變清單10.「自我安慰」改變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