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兩千天

NT $ 360
NT $ 324


以一般人的平均壽命七十五歲來算,一個人的一生至少會做五萬個小時的夢,等於兩千天或六年的時間。你花這麼多時間做夢,怎能不認識它呢?人類似乎從懂得使用文字之初就開始記錄夢了。公元第二世紀時,羅馬占卜者阿提米多羅(Artemidorus)走遍當時的文明世界,為的是收集他的鉅著《夢之解析》(Oneirocritica)所需的材料。他在尼尼微(Nineveh)的圖書館之中也找到夢的紀錄,是刻在泥字版上的。如今考古學家已知這些泥字板約為公元前三千年之物。阿提米多羅就是有系統的,專志研究夢的第一人。阿提米多羅可以說是弗洛依德和榮格的先驅,弗洛依德將自己的鉅著按阿提米多羅的這一代表作命名為《夢的解析》,乃是要表達自己受惠於先賢之意。而弗洛依德於1899年完成的這本著作,支配了整個20世紀的夢理論發展。本書作者從夢的研究歷史,從史書記載最早的夢境講起,到與夢相關的問題,如科學、創造力、藝術、靈魂、人類學、宗教---等等一應俱全,檢討夢的研究,並列舉希特勒、笛卡兒、弗洛依德、榮格等名人的夢,對於政治、藝術和科學的巨大影響。是一部充滿閱讀趣味的研究。這位研究「夢」長達二十餘年的榮格學派學者,他遵循榮格的路線,認為夢的學問浩瀚,古今中外的研究者無數,若比喻作一隻象,有的人只摸到象鼻、象腿或象尾,而弗洛依德摸到的顯然是象的生殖器;相較之下,榮格以集體潛意識的觀點切入,視野更為客觀且周全。認識夢的語言和句法,傾聽我們的夢---那內在原型的聲音,重新評估這私我神話的價值,將能回復個人生命的平衡。夢是人類心靈最後的莽原,我們應該用保護鯨魚、保護雨林、保護臭氧層的熱忱來維護它。--龔卓軍(中山大學哲學系所教授)


世紀 中山大學


城隍
NT $ 221
1624
NT $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