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傍晚於臺灣大街小巷間響起的《給愛麗絲》小學生音樂課本就會教的《歡樂頌》這些大家耳熟能詳的曲子其實都出自知名作曲家貝多芬的筆下!◇◇◇◇◇◇◇◇◇◇「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這絕對辦不到。——生活這樣美好,活它一輩子吧!」「痛苦能夠毀滅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毀滅。創造就需苦難,苦難是上帝的禮物。」——貝多芬作為音樂家,他卻失去了對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聽力」他焦慮、痛苦、抑鬱,甚至渴望自殺儘管如此,他依然在苦難中站了起來浴火新生,更為燦爛耀眼他就是舉世聞名的「樂聖」貝多芬◇◇◇◇◇◇◇◇◇◇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著名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被人們稱為「樂聖」。貝多芬的祖父是波昂的一名宮廷樂隊指揮,父親是一位宮廷男高音歌手,母親是一位女傭。自幼貝多芬就顯露出了非凡的音樂天賦,父親為了將他培養成像莫札特一樣的神童,從小就逼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從八歲開始,貝多芬就已經開始在音樂會上表演並嘗試作曲了。如莫札特所預言的那樣,貝多芬後來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表現出堅強的意志和性格,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思想,具有濃烈的英雄主義情感。他的作品既壯麗宏偉又樸實鮮明,音樂內容十分豐富,同時又容易被聽眾接受和理解。但後來貝多芬的聽力卻開始下降,最後甚至完全喪失了聽力。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執著,而是「扼住命運的喉嚨」,用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創作出了許多經典的傳世之作,比如代表他樂觀主義的《英雄交響曲》,代表他堅韌毅力的《第九交響曲》等。在這些經典的音樂作品當中,貝多芬將自由的精神和滿腔的熱情都傾注其中,從而開創了音樂史上的新領域,總結了他光輝燦爛、史詩般的一生,也展現了人類美好的願望。貝多芬的墓碑上銘刻著奧地利詩人的題詞:「當你站在他的靈柩面前時,籠罩著你的並不是志頹氣喪,而是一種崇高的感情;只有對他這樣的一個人我們才可以說:他完成了偉大的事業……」本書從貝多芬的兒時生活寫起,述說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希望讀者們能藉由本書更深入認識這位偉大的音樂家、了解他坎坷的人生、對音樂執著不懈的追求,以及對命運不放棄、不認輸的堅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