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的勇氣:讓我們談談死亡這件事,學著與生命說再見

NT $ 380
NT $ 342


人終其一生都背著一只行囊,裡頭乘載我們種種的擔憂與在乎,當生命走到盡頭,這只行囊就成為後人追憶的憑藉,如果要為人生最後的一段旅程收拾行囊,你會想打包什麼?人皆有死,但你可以優雅轉身不要等到生命的終點,才被迫無奈地說再見!德國老人集居住宅發起人╳德國安寧療護學程創辦人聯手打造一場關於死亡的對話練習,感動百萬讀者的生命之書亞馬遜讀者4.8顆星極高好評︱長踞《明鏡週刊》排行榜◇好評推薦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阿潑|文字工作者袁瓊瓊|作家蔡康永|主持人‧作家簡媜|散文作家◇專文推薦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蔡慶樺|獨立評論@天下「德意志思考」專欄作者‧駐法蘭克福辦事處祕書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藝術,良好的生命教育必須從小、從幼稚園開始教起,以心靈為導向,重視生命的品質與人性的尊嚴,同時對生命抱者感恩、敬畏的心。……《告別的勇氣》內容充實,引用了許多思想家的經典名言,秀丹很真誠地推薦給您。——陳秀丹|台灣安寧緩和醫學會理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醫師,致力於推動善生善終理念感謝商周出版翻譯了這本德文書,使我們從德國文化中來學習死亡,除了擴展世界觀之外,更體認到在生死大事上,其實全人類是共通的!……兩位作者一再強調「學習活著道別更勝於生存的藝術」,但我還想再更多些,時時做好「四道: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即放下)」的「四道人生」,才是一種直到最終的自主人生啊!——趙可式|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名譽教授‧台灣安寧療護推手「你為什麼不讓我好好跟爸爸說再見?這成為我終身的遺憾。」一直以為出車禍的父親只是出遠門的女兒,哭著對媽媽說。「我死了以後,我希望有人能代替自己陪伴媽媽。」罹患絕症的九歲小女孩跟醫護人員說。「我喜歡你在我身邊織毛線,這讓我想起我的媽媽。」性格怪異的獨居老人跟年輕志工說。我們總對死亡避而不談,但死亡仍然會來,並且讓我們措手不及,難以好好跟最親近的人告別,並對自己的死亡感到恐懼。如果可以早一點談論死亡,也許我們就更能承受生老病死,明白死亡是人生必經的旅程,是世代之間的聯繫,更是人生自主的最後機會。兩位作者是多年至交,皆致力於臨終關懷的推廣,並從中體認到世人對死亡的避而不談,時常造成自身與親友的遺憾,這促使了他們在二○一六年聯袂寫下《告別的勇氣》,除書寫自身經歷親友離開人世的過程,也探討老人集居住宅、安寧緩和醫療、臨終關懷等議題的重要性,呼籲社會需推動更人道的臨終文化。帶領讀者一步步學習如何開口談論「死亡」這件事,希望能藉此學習如何陪伴在臨終者身邊、學習如何陪伴有親友過世的人,以及學習如何面對自己的死亡。這是一本十分個人的書,引領我們傾聽內在的需求,也是一本充滿社會關懷的書,讓我們學習擁抱有需要的人,甫推出即登上德國各大書籍排行榜,並引發熱烈迴響。


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