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是諸佛之母,諸佛皆由此生 第一本將佛教最大部、最長的大般若經(六百卷)濃縮,成為入門精華的指南 大乘修行之道的總綱為六波羅蜜,六波羅蜜中,尤以般若波羅蜜為要,般若波羅蜜是大乘法門的理論基礎,也是修行的指導原則,沒有入出世無礙的般若,就沒有大乘。《大般若波羅蜜多經》,簡稱《大般若經》,唐玄奘譯,共十六會,為一諸部般若經的大集。其中包括了: 第一會的上品般若,第二、三會的中品般若,第四、五會的下品般若,第六會的勝天王般若,第七會的文殊般若,第八會的那伽太室利般若,第九會的金剛般若,第十會的理趣般若,第十一至第十六會的六分波羅蜜多般若,總計匯集了十四部經。 據《中國大百科全書》介紹:其中第二會(《二萬五千頌般若》)、第四會(《八千頌般若》)和第九會(《金剛般若》)為般若經的基本思想,大概成書於公元前一世紀左右,其他各會是在以後幾個世紀中成書的。一般認為最早出現於南印度,以後傳播到西、北印度,在貴霜王朝時廣為流行。梵本多數仍存。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除了提供完備的般若學基本文獻,相較古本,玄奘所譯,已有後期大乘的影響在內,在研究般若經典的發展上,也極具參考價值。對於佛教的大乘學人而言,《大般若波羅蜜經》更是修習般若波羅蜜所不可或缺的依憑,為大乘學人所必讀的經典。本書特色 大乘法門的理論基礎,大乘修行的指導方針,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的究竟成就一一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1.作者係參考古德精簡《大般若經》之相關著作,再加以揀擇、刪選,因此本書可說是《大般若經》的精要書。 2.作者於文中深奧難懂的名相、文句下,直接注解、消文,解釋疑難,減少閱讀上的障礙。 3.本文之中每頁之上均附有提要,使修學者易於掌握內容精義,並收複習之效。 4.每品之末或段落之中,均標明《大般若經》之出處,方便讀者對照、檢索原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