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看《金剛經》:社會科學的解析

NT $480.00
NT $432.00


第一本用社會科學方法詮釋《金剛經》的科普著作佛教經典深藏傳播學與廣告學的實用智慧,教你跳脫框架,真正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讀《金剛經》要一本正經,從佛學的角度來看它嗎?其實不用,以現代社會科學的學理來讀它,更能扣連時代脈動,彰顯其價值;這也是社會科學的科普化,用不同角度,跳脫窠臼框架,以學理檢視、獨立思考,宗教是感性,科學是理性,「感性+理性」成了「理智的浪漫」豈不更美。 本書分A、B兩卷及結論,A卷是《金剛經》的完整譯文與重要名詞的說明,稱〈金剛經.辨〉,「辨」指區隔,逐句解析五千字原典;B卷是要義精進版,稱〈經剛經.辯〉,「辯」指討論,提出18個《金剛經》重要觀念的現代性詮釋。《金剛經》的命名隱含行銷法則「第一定位」的要求。《金剛經》是門徒記錄整理的稿子,也是人為智慧的產出,就是「有為法」。「色聲香味觸法」幻術,也是政治傳播和商業直銷常用的招式,都是假相,為佛陀排斥的。滅度是消除舊認知、植入新觀念的過程,用現代的語言說,就是強制學習,類似洗腦。降伏其心要去除的其實是人在「社會化」後的灰色價值。理解「見象非相,似相亦象」就知道假新聞是怎麼回事。 《金剛經》雖為佛典,但倒比較像2500餘年前古印度的智慧,內容慧黠有趣,然而2500年的時空阻隔、文明進步,如果還將《金剛經》當作聖經,不能批評,這可違背了佛陀的教誨,佛陀要我們「無住相(象)」,不拘泥禮法表象,也提醒我們「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包含《金剛經》在內一切人為智慧,都是可以被討論、質疑或挑戰的。◎本書採「偽」雙封面設計,封面是木頭人倒立看《金剛經》,但《金剛經》在哪裡?封面可一個字也沒有,《金剛經》有字,就是有為法的「象」,囿於框架規矩;沒字的《金剛經》,才是「相」,因無所住,故能生其心。封底似另一個封面,一塊文案隨著封面正看,另一塊要隨標題倒過來看。插圖是李幸潔《忘塵》,正看積極,倒看又是一番想像。所以啦,倒立看世界,世界真的不一樣。因此用社會科學理論詮釋《金剛經》,才會開啟另一扇窗。


佛陀 智慧 金剛經


輪迴 睡不著 金剛經 經書 X6 圖像 重生 地球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