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為百家思想的泉源,陰陽哲學思想孕育了中華文化,能夠有幸了解《易經》,成了令人期待的事情,但是《易經》經文的文辭古奧簡約,難以領悟其中的義理,再加上各家論著《易經》註解不一,內容呈現豐沛的多樣性,令有心學易者視為畏途,雖然有心一窺其神秘的殿堂,也只能在門外流連徘徊,不得其門而入,殊為可惜。 筆者依據研究《易經》的心得,先開宗明義的剖析《易經》到底是本甚麼樣的書籍?讓讀者有初步具體的認識,爾後較易進入狀況,並且分析自古以來為甚麼《易經》會引人入勝,又為何令人難懂的原因,如此才能讓對《易經》有興趣的初學者,能夠快速的了解認識其中的玄機,進而邁入《易經》神秘奧妙的殿堂,這就是我們這些著書立說者,以及從事易學推廣者的艱巨任務! 文中分析整個《易經》就猶如一顆大樹,可分為主幹、枝幹與樹葉三大部分,主幹是本體,是《周易》的哲學思想,枝幹與樹葉都是依據《周易》本體的理論思想所作的外在易學實踐與應用。而《周易》的哲學思想內容,包含陰陽學說與天人感應,這種將陰陽變化的自然規律與人的意識合而為一的哲學思想,我們稱之為〝天人之學〞,也可以稱之為《周易》的本體。 《周易》的〝體〞就是陰陽學說及天人合一思想,猶如這顆大樹的主幹,是《周易》的思想理論基礎。〝用〞就是依據《周易》本體的哲學理論思想,在易學各領域中的實踐應用,其範圍涵蓋人世間各領域,當然也包含山、醫、命、卜、相五術所包含的各種領域在內,這些易學外在的實踐應用,猶如大樹的枝幹與樹葉。整顆大樹其理論思想全部都是一體適用,都是在《周易》的哲學思想的規範內運作,所有易學的發展與應用,其理論思想均不脫離此一哲學思想的範疇。 《易經》一書說易非易,說難非難,究竟是易是難?端視讀者能否掌握研讀的要領而定。初學者宜先了解《易經》成書的過程,繼而《易經》的整體概念,提綱挈領,循序漸進,如此自能舉一反三的融會貫通,則了解《易經》當非難事。作者有心推廣易學,希望能盡一己棉薄之力,將易學發揚光大,但眾人沒信心,皆視為畏途,其實學習《易經》並沒有您想像中的那般困難,思想觀念一通就能百通,只要按照筆者自行研究《易經》的道路前行,循序漸進,悟通不再是神話。既然我們要認識了解《易經》,就先要從《易經》的起源與六千年來的發展歷程開始整體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