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亞里斯多德就沒有自然科學?古代科學家不相信實驗?沒有笛卡兒談「我思故我在」,就沒有牛頓的數學成就!其實,科學演進的背後都經過一次哲學論戰的推動!▍本書特色1.人氣哲學史podcast「冰的哲學」首度成書‧桃園市教育局社會教育貢獻獎得主作品2.王榮麟(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黃春木(建國中學歷史老師)──專文導讀3.吳豐維(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李悅寧(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林靜君(台灣高中哲學教育推廣學會理事長)、張瑞棋(《科學史上的今天》作者)、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黃俊儒(中正大學通識教育特聘教授)、鄭國威(泛科知識鄭國威知識長)、蕭育和(國科會人社中心博士級研究員)(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內容簡介為什麼物理、化學好像比其他學科更「高級」?文組、理組一定壁壘分明嗎?原來,自然科學問題也是哲學問題!「自然科學」如今似乎與「真理」畫上等號,導致我們很少去思考大家習以為常的實驗方法、數字量化是從何時開始的?自然科學又是如何獲得現今的知識權威地位?事實上,促成科學演進的背後,是一場場哲學論戰:從古希臘提出關鍵問題扭轉科學史的泰利斯、主張應該關注知識與人的關係的蘇格拉底,到十七世紀笛卡兒「數學化」科學革命,再到二十世紀孔恩反省科學建立與崩潰的歷程,顯示出每一次科學演進,其實也都是觀點轉換,而這正是奠基於哲學家的努力。本書改編自哲學新媒體人氣Podcast「冰的哲學」,透過十二位哲學家帶出歷史上十一次科學的重大變革,看見人類如何突破思想局限,打造自然科學的全新眼界。全書重點不在於哲學家「說了什麼」,而是「為什麼在這個時代提出如此創新的理論」。透過歷史上哲學家的洞見,我們也能認識人類如何在錯誤中持續推進,進而反思當下、脫離大腦慣性,尋覓突破思考框架的可能。▍書系簡介ithink,Ithink──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是對生命本身的肯定,如同沙特說:「在行動中存在著希望。」了解一種思考方式,如同掌握一件處世工具;了解不同的哲學概念,提供我們重新審視所處社會的不同角度與準則;了解一位哲學家的思想與生平,讓我們的生命經驗得到參照;了解哲學的歷史,即是見證在經歷無數次翻轉與重建之後,人類何以為人類。世界時時刻刻在變化,思想應是動態的。從隨時能閱讀的輕鬆漫談,到精采的思想展演,我們期許這個書系的書籍,能夠回應此時此地的不同處境。哲學發展始於對世界的好奇,最終也必然回歸到人類對自身及其所處世界的關心。我們將以上述幾個類型為框架,希望大家能找到最適合自己親近哲學的路徑,也找到思想與行動結合的方式。▍ithink書系書單──不馴的異端以一本憤怒之書引發歐洲大地震,斯賓諾莎與人類思想自由的起源史蒂芬.納德勒(StevenNadler)──著 楊理然──譯口袋裡的哲學課牛津大學的10分鐘哲學課,跟著亞里斯多德、尼采、艾西莫夫、薩諾斯等95位思想家,破解135則人生思辨題喬尼‧湯姆森(JonnyThomson)──著 吳煒聲──譯即將出版──(書名、出版順序暫訂)實踐斯多葛ThePracticingStoic:APhilosophicalUsersManual沃德‧法恩斯渥思(WardFarnsworth)──著 李斯毅──譯蘇格拉底思考術TheSocraticMethod:APractitionersHandbook沃德‧法恩斯渥思(WardFarnsworth)──著 陳信宏──譯衣裳哲學SartorResartus湯瑪斯‧卡萊爾(ThomasCarlyle)──著 賴盈滿──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