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安心吃飯:消費決定生產,良食從餐桌開始

NT $ 300
NT $ 270


如果我們要求不合理的CP值,一定會吃到不健康的添加物如果我們只想買便宜的東西,生產者就會缺乏供應好食物的動力如果我們依賴進口食物找安心,等於把國家安全都交到別人手上消費者才是食品安全的關鍵,以下是我們可以做的事:●放棄對美味不合理的期待,理解超高CP值背後的風險。●了解食物生產過程,真心感謝與尊重生產者。●購買有完整產銷履歷,生產資訊清楚透明的食物。●要求政府清楚訂出食品安全標準,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及能力選擇。還有什麼事比「吃飯」更重要?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臺灣的消費者失去了「安心吃飯」的基本權利?臺灣的食安問題很複雜,環環相扣,除了各種政策、制度不健全,產銷結構失衡之外,消費者對食材生產和來源的知識缺乏,導致消費型態扭曲,也是重要因素。每一個環節共好,消費者才會有安心的好食物,這包括了:對動物好。降低飼養動物的密度,用優質營養品餵養,讓動物快樂生長,我們才可以得到無藥物殘留、對人體無毒害、品質良好、口味佳的肉奶蛋。對土地好。做好廢物汙水處理,才不會讓環境荷爾蒙、重金屬、汙染土壤和水源,再透過食物循環鏈,又吃進人的肚子裡。對農民好。肯定農民的專業技術和經驗,真心感謝和讚賞他們的付出,才會有新血願意投入、創新。產銷結構好。縮短產地到餐桌的距離,資訊透明公開,消費者可以掌握食物的來源與生產履歷,生產者可以得到合理的回饋,才會產生好的循環。從產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與食物的安全、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身為消費者,並不是無辜的受害者,而是能決定每一口吃下肚的食物品質的關鍵力量。只要你願意用你的味蕾、你的消費、你的行動,經由能提供透明清楚食物資訊、給予生產者尊嚴及合理報酬的交易平臺,支持對土地友善、利於永續發展的農產品和畜產品,就能讓生產好食物成為臺灣農業的普世價值,讓自己和後代子孫,永遠安心吃飯。本書不是從消費端出發,教消費者如何找到好食材的書;也不是從生產端出發,介紹堅持自然農法、生產有機食材的小農故事,而是站在極高的視角,進行全面性「食物教育」的書。


吃飯 食物 食品安全 農民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