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漢醫的養生:後疫情時代健康常見的盲點(隨書附贈臺灣益謙經脈血壓計個人版九折優惠券)

NT $ 399
NT $ 315


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大數據,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精準破解潮流『健康知識』的盲點,遠離養生陷阱!☆專文推薦☆李嗣涔/台大名譽教授、前臺灣大學校長林昭庚/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醫藥大學講座教授林昭陽/中華電信公司總經理黃主文/前總統府資政張立荃/中華財金高階管理人協會理事長張文櫻/文化內容策進院副院長,前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主任☆本書特色☆1、傳承自《傷寒雜病論》的科學漢醫,透過脈診儀量測十二經脈氣血虛實,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大數據。2、本書提出的養生法則,皆來自客觀數據,嚴謹驗證與遵循經方漢醫學理論。3、是後疫情時代守護身心,重塑免疫力的最佳參考書。4、特別收錄漢醫診療室最常見的迷思與疑難雜症,提出科學漢醫正解。▲疫情流行後的世界,大家一定會想要做什麼來增強免疫力,以我們近三十年的臨床經驗,最需要注意的反而是「不當的」治療方法或「錯誤的」飲食作息,而不是吃什麼或多做什麼來提升免疫力。其實科學漢醫的養生始終如一,並沒有因為病毒流行與否有所不同。★什麼是『科學漢醫』?不是吃科學中藥就是科學漢醫,科學漢醫傳承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我們至今已經累積超過☆一億五千萬筆☆脈診量測數據,經過三十多年臨床驗證漢醫相關理論,達成解讀每個人十二經脈氣血虛實,以科學語言了解身體實況,進而準確開方與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其實也是漢醫的「外感」!「外感」包含廣泛——從冬天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腸病毒、一般微生物感染,到物理性條件如放射線輻射、嚴寒、酷暑、燥濕等等都是。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應變環境中成千上萬的微生物!我們的免疫力「不是」只透過疫苗接種才能建立。我們的免疫系統經過上百萬年的演化洗禮,具備足夠的能力應付大自然的微生物侵襲。★科學漢醫的養生首重避免外感「外感」是疾病的源頭,其中「風為百病之長」。感冒時身體進入類似戰爭的混亂狀態,消耗最大的體力與資源,也因此上古聖人開宗明義告訴我們——虛邪賊風避之有時,預防外感風寒所造成的大部分疾病,便完成科學漢醫養生的絕大部分了。★科學漢醫食養的法則,奠基於守護人的整體系統常有病患問我「是不是要吃什麼或補什麼增強免疫力」,我總是如此回答☆不要隨便吃補藥,無論食補或是藥膳,尤其是病毒大流行的時候!因為你不知道你何時身體處在外感中,有些外感甚至無症狀,可是你已經感染了,卻還在吃補藥,這時便是自尋死路,等於讓體內同時產生兩股力量,互相攻補拉鋸。從科學漢醫的視野認識身體循環系統,循環系統的整體運作▲不是吃什麼補什麼▲科學漢醫的兩大食養法則——1不要輕忽環境或同類食物積累對身體的影響2有補必有瀉,補錯位置而不知★學習漢醫適應環境的智慧,養成覺察之心大自然的天氣變化與身體息息相關,特別當今時代的我們處在極端氣候變遷,因此,感受與覺察身體周圍的氣場,願意留意該做什麼與不該做什麼,最後內化習以為常。開始天人合一的第一步,便是試著去覺知天氣或周圍環境,對人體有什麼影響,日常生活之中與自己的身體連結。好比,一年之中,冬天的主氣是寒因此首重「保暖」。而到了夏天,更要重視暑熱造成的不可逆傷害。不只大太陽下會中暑,待在悶熱的水泥住家也會,夏天時在我們的診間,中暑(暑熱)會以失眠、頭暈、便秘、煩躁、或所謂自律神經失調等各式症狀呈現。★放下不斷追逐的養生資訊,養生是智慧,不是知識對科學漢醫來說養生是智慧,只要明瞭人體的智慧,養生其實非常簡單。人體的智慧是什麼?讓十二經脈氣血虛實保持平衡,自然就處於養生狀態了。因此,清楚明白你所做的養生對身體造成的影響,也是科學漢醫的首要任務。我們以臨床實例分析坊間許多似是而非的養生法,並希望大家認知宣稱越有效的養生法越要小心,越需要和醫師討論。例如:◎可以刮痧不能拔罐?🡪「刮痧」是運用瞬間的「動態能量」施力於穴位排除舊瘀,「拔罐」是用「靜壓能量形成吸力」會產生新的瘀傷。◎「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師開藥方」可以照著食用嗎?🡪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夏天解暑用白虎湯,並不會用薑。暑病胃火已經很大,用薑便是火上添油。如果逢感冒,必須加桂枝,也絕對不會加生薑,桂枝主要作用於膀胱經,而不是胃經。夏天用薑來發汗,會因發汗過度,傷到津液,接著便傷到心。冬天食用白蘿蔔,虛寒過度傷到腸胃,便會腹瀉與脹氣,隔年腸胃亦是虛寒的。冬日飲食過度傷到腸胃,也是不能用寒涼的白蘿蔔,必須用厚朴、枳實來處理,絕對沒有白蘿蔔的份。◎遠離日常生活作息傷身的陷阱,🡪好比大家都認為運動很好,流流汗身體舒服,但在我的診間心氣弱的人,便不適合運動,反而要休息。而戶外溫度超過二十五度,其實也不適合劇烈運動。流汗在漢醫脈絡中更是一門大學問。一般人覺得只要流汗就是好事,可是漢醫關於「流汗」,還分春夏秋冬四季不同。冬天不希望人流汗,因為血液若要升到表面來,本來便很耗費心臟力氣,而且一流汗也容易外感。夏天流汗雖有助於排泄,有助於循環,可是夏天端午節過後戶外活動,也須留意暑熱,夏天對流汗更需要細膩處理。至於春寒料峭,當然不能發汗開腠里讓風寒侵入;秋主收斂,燥氣時起,更要避免汗出傷津液。過度的運動都是耗氣傷津損精的問題。★最重要的是,養生因人而異,非一體適用。最後特別收錄診間病患及讀者提出的疑難雜症大解惑,像是地震會造成身心不舒暢、失眠嗎?智齒要不要拔掉?長了子宮肌瘤要摘除嗎等等。皆以科學漢醫實證精準解惑。


免疫力 養生 智慧 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