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以地方規模記錄核災的跨國歷史●結合都市規劃、流行文化、科學研究、公共衛生、勞工歷史●Netflix記錄片《第40號城市》同一主體詳實記錄●榮獲多項歷史、環境書寫、美國史研究、東歐史研究跨領域寫作大獎如果可以生活富足,你願不願意放棄懷疑、全然相信?在號稱自由之國的美國,華盛頓州曾有個城市,人們過得彷彿共產北韓的翻版:他們可以表決但沒有投票、可以購物但沒有市場競爭、可以居住但不能擁有房產、可以受教育但有很關鍵的知識學不到……這些事情在其他美國人眼中簡直不可思議,而且當時還有許多人抗拒離開這個「烏托邦」。這個城市裡,為了讓員工團結一心、不想離開,主導的軍方和財團提供無與倫比的物質享受;為了讓作業員相信領導階層對於健康與否的保證,這裡弭平了藍領和白領的畫分;為了讓人們安心打拼,建立穩定的核心家庭是最受歡迎的喜事。這裡看起來一切都不錯,只要不管鄰居同事衰老地比較快,還有罹癌或各種怪奇病症的機率高了點,也必須謹記不要試著去探索不可能知道答案的問題。這裡是里奇蘭,旁邊有個巨大工廠日夜生產製造核武的關鍵元素「鈽」。美國的里奇蘭和蘇聯的奧爾斯克,是從二戰延伸到冷戰時期,美蘇兩國比拼核子武力下建立的人造城市。它們既繁榮又危險,既活力十足卻也悲慘,之所以能用如此扭曲的方式存在,是因為從都市規劃到勞工權利的全面控制,而在科學研究和公共衛生上,也是特殊的案例。但即使過去歷史如此特別,時至今日,面對核災時,同樣的手法仍在全球各地包括烏克蘭和日本同樣出現,未來也想必難以迴避。凱特.布朗融合了官方文獻、地方史家和受害/受惠人口述歷史,以優美細膩的筆法記錄下因鈽而生的烏托邦/反烏托邦從建立、運作到覺醒的過程,里奇蘭和奧爾斯克受到的傷害不會消失,但它們啟發了後世對於環境、健康、國家權力的反抗意志,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受惠。===榮獲多國獎項肯定===●榮獲美國歷史學家組織(OrganizationofAmericanHistorians)艾利斯霍利獎(EllisW.HawleyPrize)●榮獲美國歷史學會亞伯特貝弗里奇獎(AlbertJ.BeveridgeAward)●榮獲美國環境史學會(AmericanSocietyforEnvironmentalHistory)最佳環境史圖書獎(GeorgePerkinsMarshPrize)●榮獲斯拉夫研究、東歐與歐亞研究學會(AssociationforSlavicStudies,EastEuropean,andEurasianStudies)的韋恩沃西尼奇書卷獎(WayneS.VucinichBookPrize)●榮獲婦女斯拉夫研究協會(AssociationofWomeninSlavicStudies)海爾特獎(HeltPrize)斯拉夫/東歐/歐亞研究最佳書籍類組●榮獲美國西部史協會(theWesternHistoryAssociation)羅伯亞森獎(RobertG.Athearn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