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傳統老行業

NT $ 300
NT $ 255


寄藥包業 距今五、六十年前,台灣社會正是最艱苦的時期,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接著挑起太平洋戰爭,糧食缺乏,人民生活困苦。加以當時醫師很少,即使是一個鄉鎮也難得有一醫院,老一輩的人,把醫師稱為”公醫”。那時候,鄉民醫藥常識缺乏,如有病痛就找些藥草治療,大家都付不起昂貴的醫藥費。 提起”寄藥包”這個行業,四、五十年前,本省非常發達。家庭配藥員,會將大包小包的成藥,送往偏遠的家戶寄放。目前由於醫療設施普及,醫院充斥鄉鎮,交通又方便,民眾生病馬上可以就醫診療,因此這種寄藥包的行業,也成了消逝中的職業。數年前仍在偏僻山區謀生,而碩果僅存的家庭配藥員已告老退休,他更成為寄藥包行業的終結者。 光復前後,由於鄉村的醫療診所,寥廖無幾,民眾生病,只好找成藥服用。於是一些藥商為了適應民眾的需要,特別製造了一些感冒藥、止痛藥、止瀉藥、退燒藥、仁丹、神藥、胃散、眼藥水等,裝在大孳袋內,僱用家庭配藥員,背著一大箱藥包,有時走路,有時騎單車,甚至翻山越嶺,爬踄水,前往鄉門,挨家挨戶寄放藥包,以應病患急需,這種行業就叫做”寄藥包”。 這些寄放在每個家庭的成藥,種類不少,不但有內科,也有外科藥品,如果家中有人傷風、感冒、頭痛、腹瀉等等,都可以服用藥包內的成藥,既省時又省錢,更不須長途奔波,找醫生診治。


醫師 醫療 家庭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