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管理思想史第二版

NT $650.00
NT $585.00


策略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大可用於國家,小可用於個人。系統的策略思想可以追索到2500多年前的《孫子兵法》,現代企業策略管理思想出現在60年代的美國。現在策略管理理論在企業實踐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在策略規劃出現以前,預算是企業最重要的應對長期發展的一種手段。長期預算、趨勢分析、差距分析等方法在當時較為流行。塞爾茲尼克(Selznick)在1957年研究了製度承諾(InstitutionalCommitment)的角色,並引進了「獨特競爭力(distinctivecompetence)」這一概念,構建了現代策略的雛形。1960年代初期,安東尼、安索夫和安德魯斯奠定了策略規劃的基礎,他們重點闡述瞭如何把商業機會與公司資源有效匹配,並論述了策略規劃的作用。三者的研究構成策略思想的「三安範式(Anthony–Ansoff–AndrewsParadigm)」。「三安範式」在1978年的匹茲堡大學策略規劃研討會上得到普遍的公認,後經申德爾和霍弗在1979年出版的《策略管理》一書廣泛向世界傳播。1980年代是通用策略階段,人們試圖總結成功的普遍模式,由波特領頭重點研究如何預測商機,創造商機以建立和保持公司的競爭優勢。人們對策略的實施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價值鏈的概念及7S構架被用於研究為實現公司目標,如何構造企業的內部關係。19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人們越來越認識到策略的製定不是一個簡單的機械設計過程,不同的組織有不同的策略,策略規劃與實際結果間存在差距。策略需要根據外界條件的變化不斷地修改調整。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希望根據企業內部的資源和能力來製定策略。


策略 策略管理 分析 商機 企業 現代 7S


英文 高中 KOL 交易 學習 IPHONE AI 分析 線圖 告白 諮商 APP ONE 暢銷書 心理師 ALLINONE SAS 工具 點讀筆 心理學 QRCODE 文學 CD 音檔 下載 聲音 ANDROID ALL 波段


猜你喜歡


發現英語
NT $40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