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現象愈來愈顯著,那就是數字決定世界的面貌:從退休年齡到Facebook點擊次數,從國內生產總值到我們的收入。但有沒有可能,你愈相信數字,就離真相愈遠?在現代社會,我們的日常生活早已離不開數字,這並非誇大。例如,我們靠降雨機率思索今天該穿哪雙鞋、靠體重計決定晚上的聚餐該不該參加、靠考試分數衡量自己的表現。數字也告訴我們什麼樣的身體條件才是健康、怎樣的生活水準才叫富足、要得到什麼結果才叫第一,甚至判讀幾個月後是否在世。因為相信「數字會說話」,所以愈來愈多的決策依賴數據。企業用數字衡量員工是否努力、政府用數字證明不辜負人民期待、媒體用數字告訴我們誰可能贏得選舉,以及經濟是否成長。由於數字能形塑他人對自己的觀感、左右我們的情緒,於是政客、企業和媒體,開始試圖操弄人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更讓有心人士拿來成為製造懷疑與恐懼的最佳利器──.性學家金賽用偏頗數據定義了男女的性傾向.菸草工業夥同科學家,用似是而非的數據混淆吸菸對致癌的影響.智商高低分數,拿來成為美國政府推行種族絕育法案的理由數字、分數、排名、民意測驗和大數據,在每個人的生活中變得愈來愈重要。然而就像美國諺語:「槍不會殺人,但拿槍的人會。」一樣,數字不會撒謊,但使用數字的人會。在這假新聞充斥、製造真相的時代,即使你對數字無感,數字依然深刻影響你的人生。數字讓人自以為擁有獨立思考,但其實,我們比想像中更容易掉進用理性科學編織而成的思維陷阱。在本書中,經濟學家桑妮.布勞結合數學、經濟學和歷史,用通俗又簡潔的說故事風格(而非數據),帶領大家開啟一段關於數字偏見的探索旅程,並試圖揭示如果對誇大又別有居心的數據照單全收,我們將會陷入何種危險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