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堂思辨國文課:瑞典扎根民主的語文素養教育

NT $ 360
NT $ 284


《思辨是我們的義務》暢銷作者吳媛媛最新力作!新世紀公民必修課!「當初國文課有學到這些就好了!」 語言是通往所有知識的媒介,也是思考、溝通和學習的主要工具,語文能力更是快速全球化時代必備的「核心素養」。本書深入瑞典教育現場,直擊瑞典式語文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思辨、質疑、批判,練習表達、發聲、參與,培養未來公民在民主社會需要的知識和態度,造就普及全民的公民素養和民主意識。 ◆深入北歐瑞典教育現場,直擊瑞典式語文教育如何造就普及全民的公民素養和民主意識。◆探討議題包括「語文能力」:文脈結構可視化、修辭學、聽說練習、口語表達、媒體素養;「文學批評」:用非文學視角看待文學、文學的社會意義、電影戲劇文藝作品賞析;「語言探究」:母語、方言、歷史語言學、社會語言學、語言政策。10堂課10個主題,每個主題導入瑞典教案,兼及呈現台灣視角,設計適合台灣的延伸思考例題。◆詳介瑞典中學語文課上生動活潑的教學例子,轉換成台灣讀者熟悉並感興趣的內容,定位並比對兩者之間的差異,找出可以豐富台灣教學經驗的補充材料,為台灣國語文教育呈現更多可能性。◆希望這本教學實例的集錦,能為現在的學校師生,以及走過填鴨教育的大人們,提供一套更鮮活的補充讀物。 「運用語文有點像是料理,有人對美食更有天分和熱情,而成為主廚或饕客。然而只要透過足夠的練習,每個人都能學會做最基本的家常菜,並且了解人體需要的營養、檢視各種食材的來源等等。如果說文學是對味覺的究極追求,那麼語文就是基礎料理和食育相關知識,在每天生活中扮演的功能不容忽視,而且是人人都可以習得的。」──本書作者吳媛媛 為什麼每個國家的義務教育都要上「國文」課?它的目的是什麼?老師應該教什麼?學生又想學什麼?為什麼語文能力需要「刻意練習」?那說話也要學嗎?讀文學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嗎?什麼是語言權?有「正統」的語言嗎?為什麼瑞典國文教育重視「文脈結構可視化」,不斷提醒學生不論閱讀或寫作,都要把「紅線」抓好? 作者吳媛媛和先生都在瑞典擔任教師,十多年來在工作上、生活中體驗了很多瑞典教育理念帶來的衝擊。繼《思辨是我們的義務》恰與108課綱契合呼應,深獲各界廣大回響好評後,本書再度深入瑞典教育現場,直擊瑞典式語文教育如何引導學生思辨、質疑、批判,練習表達、發聲、參與,培養未來公民在民主社會需要的知識和態度,造就普及全民的公民素養和民主意識。多年前,作者爲了進修瑞典語,在瑞典高中上了瑞典的國文課,親身體驗了許多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内涵上的碰撞後,開始思考國語文教育的本質問題,也對國文課萌生強烈的興趣,並開啟另一種想像:「要是我當初在國文課有學到這些就好了!」在本書中,作者以瑞典和台灣的高中國語文課綱爲基礎,並從瑞典課堂最前線的經驗出發,看瑞典老師如何訓練學生運用語言分析社會現象,也就是國文課在語言和文學上的批判性訓練,探索那些曾經讓她驚喜、反思、成長的片刻,並且做一個系統性的呈現。希望這本教學實例的集錦,能爲現在的學校師生,以及一同走過填鴨教育的大人們,提供一套更鮮活的補充讀物。


教學 教育 語文 文學 語言 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