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傳楊家太極刀十三式(中英對照)

NT $220.00
NT $174.00


高歌武術文化--徐 才12年前,聲遠先生所著《嫡傳永年楊式太極拳》面市時,我曾於他寫過一篇短序《將武術獻給世界》以示祝賀。兩年前國際武術聯合會隨著武術在世界蓬勃發展之勢,決定每年5月為「世界太極拳月」。今年在這個「世界太極拳月」裡,聲遠先生傳出喜訊,他又有幾本新書即將付梓,並再邀我為之作序。我深為這位移民海外的中華赤子之心所感動,所以接受了這項囑托。我首先要向已是76歲高齡的聲選先生致敬:您真老當益壯,老有所為。從您的作為又能看到您教子有方,代代相傳祖業的心路。真是上天不負苦心人。傅鍾文、傅聲遠、傅清泉太極世家三代人,定當一代勝似一代。20年前,聲遠先生懷著把太極拳弘揚海外的虔誠之心移民澳洲。時間催人老,也催人的事業興。聲遠到了澳洲不顧年齡增長奮力進取,把太極拳這個中華武術的品牌在四十多個國家傳播得風風火火,他以澳洲為立足點,每年教遊四方。這正如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奈斯比特(JohnNaisbitt)在《亞洲大趨勢》書中所說:「西方正在學習適應東方化,而澳洲則首當其衝。」聲遠先生在海外傳拳授拳,就像他的父親傅鍾文大師那樣,不只是傳技而且傳理,還要傳德。這「三傳」是聲遠先生執教之道,也是他為人師品。我衷心祝願海內外熱心傳播中華武術的朋友,在「三傳」上狠下功夫,努力把中華武技、武理、武德廣泛撒播人世間。聲遠先生在海外授拳創業,20年可謂成績斐然。這些年他勇於探索,勤於筆耕,以圖書和影帶形式向海內外習武者貢獻了太極拳的文化財富。在多元化的當今世界,不同文化的交流與交融是個大趨勢。不久前我從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說:「與中國對外貿易『出超』相比,中國的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則是嚴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這個論斷引起我強烈共鳴。是啊!中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如今中國人民又在創造著嶄新的文化財富。為什麼在文化「出口」方面我們處在一種弱勢狀態呢?這恐怕與我們對固有的文化強勢認識不足,對人類文化的互相凝聚,彼此滲透認識不足有關。這裡說一個至今仍然能鼓舞國人奮力傳播中華文化的一位先輩人士,他就是清末在西方世界彌漫著歧視中國、歧視中華文化的氛圍下,率先以流暢的法文撰寫《中國人自畫像》、《中國人的快樂》、《中國戲劇》等書,向世界介紹中國和中華文化的陳季同。陳季同是福建人,他與同屬閩籍的辜鴻銘、林語堂是近代中國人用西文向世界介紹中國和中華文化的「福建三傑」。他們的作為對當今盛世中國的文人武士具有莫大的啟示意義。可喜的是在中華武術走向世界的潮流中,已經出現一批以精湛的拳術和深情的筆墨向世界展示武術風采的專家,聲遠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我深切期望海內外武術家攜手高歌武術文化,造福於人類的健康、益智、修性,共創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2006年5月於北京


中華文化 傳播 太極拳 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