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1.瞭解正義的意涵。2.瞭解就個人層次而言,為什麼要打抱不平,反思伸張正義的勇氣和智慧,以及以暴制暴的問題。3.瞭解就社會層次而言,正義的社會為什麼要關懷弱勢族群。4.思考應如何面對並解決社會正義跟多數人福祉之間的兩難。 德目說明:「正義」的意涵相當廣泛,本單元初步採以下定義:正義是讓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東西或待遇(包括:財物、資源、名譽、獎懲等)。這個定義的關鍵在於什麼是「應得」,在處理相關議題、瞭解正義的意涵之後,我們將進一步思辨,在不同情境下究竟應該怎麼做,才是「讓每個人得到他應得的東西或待遇」。本單元將討論正義這項品德的兩個重要面向:打抱不平、關懷弱勢。討論主要分成三個部分,首先談個人層次的正義感發揮──打抱不平,將以學校裡的霸凌事件、公車上遇到色狼、捷運傷人事件、南非的私刑報復作為討論素材,帶領學員思辨伸張正義的勇氣和智慧,以及以暴制暴為什麼違反正義。其次則討論社會層次的正義感發揮──關懷弱勢,將以台籍漁船遭攻擊引發的仇菲事件作為討論素材,帶領學員思辨如何對待弱勢族群才符合正義,進而深入思考為什麼應該關懷弱勢族群。最後將以臺北市萬華區的遊民驅離爭議作為討論素材,帶領學員思辨,當社會正義(幫助弱勢者)的考量跟多數人的福祉產生衝突時,持不同立場者應如何透過溝通和討論,嘗試達成合理的解決,化解正義的兩難。總結而言,要培養學員具備正義這項品德,除了需要瞭解正義的意涵外,更重要的是學習理性思考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下,擁有伸張正義的勇氣和智慧,而能夠在適當時機,針對適當對象採取適當行動,來打抱不平、關懷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