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16-20歲要陪不要管,父母放手不等於沒角色,用心傾聽贏回影響力〔暢銷改

NT $ 380
NT $ 300


♒░░░青春期下半場的親子轉骨祕笈░░░♒孩子不如你的期待,很正常!爸媽面對孩子以下狀況也有「成長痛」:準米蟲、熱戀同居、曖昧性向、社交自走砲;此時「親子關係」比「誰有道理」還重要,想讓孩子「聽話」,爸媽得先懂孩子的心。▏▍兒少輔導專家&暴走青春的守望者-盧蘇偉▍▏暢銷經典改版上市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半場,親子間更為突出的衝突是「價值觀相左」,從事兒童少年輔導領域逾30年的盧蘇偉,觀察父母的親職角色還停留在幼年期,把孩子當成嬰兒,過度涉入孩子的私領域,例如學校生活、交友、生活常規等,除了令孩子不勝其擾,還使他們欠缺生活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延緩成熟、幼齡化。盧蘇偉運用多年輔導經驗,為父母提供實用、寫入心坎的教養經驗,幫助親子度過這段人格塑型、身分轉換期,一起迎向各自獨立卻又保有親密感的親子關係。▶◀▶少年很忙!自我認同╳生涯探索╳人際衝突╳感情關係◀▶◀孩子轉大人「眉角」多,除了要應付課業、型塑個人價值觀,還要在同儕間拿捏人我界限、練習兩性互動,同時面對生涯發展的不確定性;青少年的內在衝突和煩擾絕不輸成年人。這時孩子會以衝撞、沉默來表達內心惶惑,爸媽發完脾氣後,若能理解孩子只是對「事」不對人,相信孩子能做出最好選擇,爸媽就不會常「內傷」,親子才有機會藉著衝突一起「轉骨」。◤16-20歲,要的是父母的「賞識」和「信任」◢兒少輔導專家盧蘇偉建議,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半場,父母要學習用「賞識」和「信任」取代管教,降低父母的「成長痛」!把責任還給孩子,成為孩子成長的「助行器」,彼此無痛轉型成親密的友伴。◎別當「520父母」,讓孩子的成長有續航力學校老師5天提升孩子,父母不肯學習和改變,變成週六、日2天讓孩子的提升歸零。◎孩子的任何優點都有一體兩面別期待孩子擁有西方人的獨立思考,又要有東方人的乖巧順從,這很矛盾!◎用孩子觀點看事情,拿回影響力父母都用自己的觀點去關心孩子,卻很少用孩子的觀點去看事情;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才有機會爭取對方的理解和認同。│爸媽面對青春期的跩哥跩姐4心法│◎賞識:無條件欣賞孩子的獨特;縱使他常想得和你不一樣。◎傾聽:跳脫言語,用心感受孩子想讓你知道什麼。◎改變:孩子複製父母的生命,父母改變,孩子才可能蛻變。◎陪伴:把人生功課還給孩子,給建議、不指導。★★盧蘇偉教養隨身note★★❝想要孩子懂得珍惜感恩,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態度要改變,看重兒女的付出和努力。❞❝父母無條件、沒有選擇的愛,愛才不會受到打擾;愛和成績無關。有愛,孩子才會保有希望、有動機為自己的未來而努力。❞❝尊重孩子,把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讓他們學會為自己做最好的決定和選擇。❞❝父母若想發揮影響力,絕不是指責或命令,而是了解孩子其實和我們一樣茫然,和他們一起找到適合自己的出路。❞►││盧蘇偉在康健的教養三部曲││◄盧蘇偉的教養學簡單好記憶,需要透過不同個案反覆練習;三部曲皆用生活常見的親子衝突,剖析父母無助感的來源、孩子為何憤怒、情感受傷如何修復、關係破裂怎麼挽回。◎首部曲《你管他折不折棉被幹嘛?》聚焦國小中高年級~國中(10-15歲),父母如何在生活秩序感、成績表現的衝突,關照孩子剛萌生的自我意識;為轉大人之前,打下良好的家庭互動品質。◎二部曲《孩子和你想的不一樣又何妨?》(原:《幹嘛要他想的跟你一樣!》)聚焦高中~大學(16-20歲),由青少年過渡到成人,有更多兩代價值觀衝突。父母面對孩子即將獨立的心理調適,如何使親子從照顧者、被照顧者,無痛轉為親密的友伴關係。◎三部曲《為何我們愛得,又傷又痛?》焦點在成年子女,父母將迎來空巢期,子女無論是實質上或心態上都邁向獨立。父母面對成家的子女,更要退居幕後,把生活重心擺回自身,不再以愛之名,把彼此愛得遍體鱗傷。


親子 衝突 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