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外文學者置身於當前的社會、國內學術生態與國際研究社群中,在許多方面都可說是擺盪於邊緣與中心之間。這些人具有雙語言與雙文化的背景,游離、往返於不同的文學與文化體系之間,具備了雙重視野,以及由此而來的遊牧的、對位的、去中心的覺知。在當前的知識系統下,這種中、外之間的中介位置與狀態,看似在兩者的邊緣,卻也是交集之所在。這種狀態與利基在強調多元文化的今天尤其重要。 本書收錄了一位台灣當代的外文學者與譯者,從觀察者和參與者的雙重角度,多年來於不同場合發表的多篇文章。全書依照性質分為六部分:「人物剪影」描繪了余光中、王文興、朱立民、季羨林、米樂和薩依德等中、外代表性人物;「薩依德現象」呈現了公共知識分子薩依德的面貌,以及中文世界對他接受的情況;「華美文學」見證了譚恩美、嚴君玲、趙健秀等文學現象,台灣學者對這些現象的解析,以及華美文學的多重面向;「在地觀察」所展現的關懷包括了台灣文學史與中國文學史的書寫與重寫,《中外文學》的意義,以及英美文學流傳到台灣之後所出現的若干現象;「國際交流」敘述了在全球化時代裡,我國與國際學者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學術紮根;「評介與解讀」的對象涵蓋了歷史主義、文學經典、口述歷史、文化建制以及《虎膽妙算》、《百戰天龍》等大眾文化現象。附錄的專訪可供讀者與先前各文參照,進一步了解作者的人文關懷。 作者處於全球化與在地化的中介位置,試圖以開闊的胸襟與多元的觀照,來面對上述繁複的文學與文化現象,以期開展出更寬宏的視野與靈活的心智。本書便是這種既邊緣又中心的發言位置之具體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