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是政治的手段,外交必定伴隨設宴,想擄獲對手的心,就要先抓住他的胃──檯面上美食佳餚,檯面下勾心鬥角,近代日本的命運,就在餐桌上決定!從黑船來航到日俄戰爭,從鹿鳴館到帝國飯店,從培理、尼古拉皇太子到明治天皇與伊藤博文,一起起震撼東洋的大事件,一場場令人傷透腦筋的饗宴,鎖國兩百年的日本,究竟如何打開大門體驗「美食外交」?明治天皇在一八六九年第一次接待外賓時,由於不熟悉西方社交禮儀,因此避開了正式的午宴和晚宴,選擇在茶屋舉辦下午茶會,首度與外國王族對話;外務大臣井上馨被視為極端歐化主義者,在他一手打造的鹿鳴館中,日本女士首次穿著低胸禮服和外國人跳舞,並享用正統的法國料理;出身山口的首任總理大臣伊藤博文偶然在春帆樓嘗到了美味的河豚,不但因此解除禁食令,爾後更指定春帆樓為會場簽署《馬關條約》。幕末維新時期,日本打開鎖國的大門,也開啟了飲食的交流,在接待外賓時不忘展現國力,要迎合貴客又不失國家尊嚴,於是檯面上是絞盡腦汁、挖空心思的美味料理,檯面下則是爾虞我詐、談笑用兵的折衝角力──當不吃牛肉的日本人初次遇上不吃生魚片的西方人,在外交饗宴上,究竟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