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之道:從神的規則到人的選擇(全新修訂版)

NT $750.00
NT $593.00


★新版特別收錄|作家蔡珠兒推薦專序★16頁全彩圖解世界料理的演化 ★2014年國際烹飪專業協會(IACP)最佳食物史書籍獎★2017Openbook年度翻譯好書 隨著帝國崛起、普世宗教誕生、近代民主發展、營養科學不斷演進……從神聖到世俗、從不可吃到可吃,料理不僅記錄世界的變動,更參與打造了文明的創新! 全面解讀五千年來全球料理中的階級秩序、文化與思想哲學!一部探索世界主要菜系的由來、發展與轉移的經典之作! ◆ ◎懂得吃煮過的穀類,為何曾被視為劃分文明人與野蠻的標準?◎中國文人為何認為用「文火」才能燒出好菜?◎當伊斯蘭料理進入天主教世界,為何促使糖從藥物變成了甜點?◎牛肉如何成為「最高級」的肉類?日本明治天皇為何帶頭示範吃牛肉?◎當今人們為何重新提倡在家煮食,並使用天然、未經加工的食品? ======================= 料理既是一場味覺饗宴,也是一門技術與政治,既牽動人類思想的演進,也乘載世界的變動。本書便以全球為視角,從智人學會烹煮穀物說起,一路談到飲食全球化的今天,詳盡解讀料理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而不斷演變的過程。身為食物史學家的作者瑞秋・勞丹便提醒我們:料理與人類的社會、政治與經濟體系,以及我們自身的健康狀況,甚至道德和宗教的信念息息相關。 在過去,料理有著等級劃分,即便麵包在西方是最為日常的主食,卻也曾依原料差異而被分成多個等級,供擁有不同社會地位的人來食用。但人們今天無論吃哪種食物,大多與個人出身或階級無關,而是與「選擇」更為相關。那麼,料理的分級是如何開始、後來如何打破分界?這一切的變化,又是如何影響文明發展與人類生活? 為了深入理解人與料理的關係,勞丹追尋在文明發展的各階段中誕生的料理菜系,試圖理出其中的潛在規則: ◎古代帝國的穀物料理──料理的選擇是身分位階的象徵: 烹飪的歷史自西元前兩萬年就開始發展,並於西元前三千年形塑出一套古代「料理哲學」,由「獻祭協議」、「階級原則」、「烹飪宇宙觀」為基礎構成。此時,人們相信身分地位與所吃的料理之間有因果關聯,使得高級料理與粗茶淡飯之間的分野隨之出現,並隨城市與國家興起而益發明顯。 ◎普世宗教的神權料理──為宗教服務的全新飲食傳統: 西元三世紀後,當各大帝國逐步放棄國家祭典,轉向接受提供通往救贖與開悟之道的普世宗教。 .佛教料理:興起於印度的孔雀帝國,隨著遊方僧而傳入東南亞、中國、朝鮮與日本。這些國家都發展出不同版本的佛教料理,例如中國的儒釋道料理、日本的「精進料理」。佛教強調避免肉食和酒精,注重米飯、豆類、精煉奶油等幫助冥想與精神成長的食材。 .伊斯蘭料理:由波斯料理調整而來,其影響最廣時從西班牙一路延伸到東南亞、從中國邊疆延伸到撒哈拉沙漠南緣。伊斯蘭認為飲食是人生一大樂事,以無酵小麥麵包、辛香料燉肉、酥皮與甜食為基礎。糖的使用與飲用咖啡是伊斯蘭料理帶來最重要的創新。 .基督教料理:從羅馬與猶太料理改造而來,後發展為拜占庭帝國料理和天主教料理,再隨著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國來到美洲、非洲與亞洲各地的貿易據點,基督教元素也因此廣泛融入各地料理中。基督教重視麵包與酒組成的聖餐,儀式上注重宴飲和齋戒期。 ◎民族國家中的近代料理──拋棄傳統階級原則的飲食革命: 當自由民主等政治理論出現、營養科學的理論逐步建立、宗教改革強調個人選擇與家庭共餐的重要性,貴族宴會與高級料理逐漸沒落。西歐國家如法國、荷蘭與英國皆從傳統飲食轉向,皆以白麵包、牛肉與糖為料理基礎。 ◎邁向全球的中階料理──餵飽全世界的營養選擇: 隨著傳統社會的階級原則式微、食品加工業發展,連接高級與下層料理的「中階料理」於焉誕生。尤其,大英帝國的中階料理以白麵包與牛肉為主,隨著殖民主義擴張到世界各地。中階料理為更多人提供營養與美味,打破了數千年來料理壁壘帶來的不平等問題。 ── 每一道料理的創造都受時代下的哲學、政治經濟背景及當地文化影響,而高級料理與粗茶淡飯在此過程中的分流、交互激盪與重新調整,就一次次改寫了料理的價值與內涵。藉由了解表面上混雜多變的料理菜系的由來、發展、傳播與轉化,就能發現食材偏好、烹飪方法、用餐習慣乃至飲食哲學,無不體現出歷史上人類的生活方式與思維習慣。 本書結合對食物的熱情,以及科技史、科學哲學與社會史的跨學科思維,在史實中尋找每一種料理方式對全球飲食文化的貢獻。難能可貴的是,本書並未停留在回顧過去的料理變化,亦診斷當代的飲食潮流,藉此提醒讀者,人們對於飲食的看法與選擇仍在持續改變。 ◎本書在2017年曾以《帝國與料理》為書名出版◎


帝國 文明 食物 烹飪 飲食 麵包 牛肉 料理


經濟 衝突 琺瑯 烹飪 飲食 命名 應用 廚具 麵包 現代 廚房 餐桌 杯子 鍋具 鍋子 資訊 時鐘 衛星 比較 全方位 地球 料理 食譜


猜你喜歡


用功知道
NT $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