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者」(contrarian)與「異議分子」(dissent)不同之處在於其具有不隨波逐流的堅持信念,對一切既有事物抱持質疑而不輕信的態度。由於社會上許多不幸與不義皆由人為所致,而不是天生既定無法改變的,因此要不要忍受下去就成了一種人生決定。希鈞斯強調,人們普遍視為理所當然的,往往形成命定論或是犬儒心態,必須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讓自己的想法受到任何黨派或派系的宰制,無論他們心智如何高超。反對者的守則還包括不可相信高談闊論「我們」的任何演說者,或是是以「我們」之名說話的人。如果你發現愈來愈相信類似的高調,那麼就要警惕,因為追尋安全與多數認同不見得就是團結一致,反倒可能是共識、暴政與部落主義的另一種名稱。身為大英帝國殖民官的後裔,希鈞斯卻勇於反抗既定現實,揭發社會不公,並堅持成為一位國際主義者。本書提醒我們,一個人如果要堅持不人云亦云,一定要向那些對抗舊體制的艱苦經驗學習。西方著名的反對者希鈞斯正是這股永不屈服精神的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