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驅動文明發展!一個經濟史,歷史學者長期忽略的敘事視角•以金融學解釋社會進化,用風險與博弈重新理解人類命運!★★★大亂流時代下的必備觀點★★★ 耶魯金融學終身教授、全球十大華人經濟學家——繼《沒有中國模式這回事!》、《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之後,耗時十六年研究,深度剖析一萬年人類歷史的全新力作! 在《文明的邏輯》中,陳志武教授以「人類與風險的博弈」歷程為線索,使用資料量化分析和文獻研究分析,探討文明演進背後的內在邏輯——風險應對力。 \\\從石器時代開始,到現代社會——潛藏於人類內在邏輯中的「治災之道」/// 人類社會之所以進化至今,一切有跡可循……面對動盪時局、非常狀態,能將風險轉化為機會,才能帶領文明走向更遠。 正是為了追求避險,人類才會運用「跨時空價值交換」,進一步創造技術、迷信、家族、宗教、金融、國家等風險應對方式,改變當今社會面貌。 \\\我們如何評估人類在進步,還是在走回頭路?/// 陳志武教授明確指出,在現有文獻中,習慣以「唯生產力」史觀試評估文明變遷,其他指標都不重要。一種創舉再好,如果不能提升生產力、沒有提升每年人均產值,即便能改進人類應對風險的能力、使人活得更安心,那也被看成無用之舉。 在「唯生產力」史觀下,出現了許多著名悖論,偏激如認為「人類歷史只有工業革命這一件事值得研究」,因為工業革命帶領人類走出「馬爾薩斯陷阱」;再者如賈德.戴蒙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分析,農耕人雖然勞動時間增多,但幾千年來都沒能走出溫飽挑戰,斷言:「農業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錯誤。」以上看似當頭棒喝的洞見,都沒有看見「風險應對力」的重要性。 本書的目的是要糾正這種傳統史觀和文明觀,除了生產力,我們還要增加一項指標:人類的「風險應對力」,幫助我們更完整地解讀人類文明進程。我們會看到,文明主要是對兩種挑戰的反應,一是生產力低,另一則是風險應對力差,在人類歷史長河中,風險甚至是文明更重要的催化劑。 \\\關於人類生存危機的宏觀敘事,建立避險機制克服長期不穩定/// 本書探討範圍廣泛,從「古代人崇尚暴力」談起,直指人類戰爭的根本原因;再從農耕技術、迷信崇拜、婚姻家庭、教會組織的形成,如何改變人類生活;最後總結到借貸、運輸、國際貿易等經濟活動,乃至於現代國家的確立,其內涵中的「風險應對力」。 電影《侏羅紀公園》開場便說:「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又或者如心理學家西摩.艾波思坦曾說:「我們以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認識世界。第一種方法,依賴直覺、偏重敘事和實驗;第二種方法,依賴分析、理性冷靜。」人類會自發創新,克服困境,因此傳統的禮制孝道、養兒防老、新婚洞房、風水迷信、八字算命,這些看似非理性的習俗,背後實有更深層的經濟學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