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假性孤兒》作者最新著作 獻給即使長大成人,卻仍被親情陰影綑綁的孩子不再因為父母的缺失,懷疑自己不值得被愛 【情緒不成熟父母的十個特徵】 1.在他們身邊,你總是覺得孤單2.與他們互動,感覺像是走在令人喪氣的單行道3.你覺得受到威脅卻無計可施4.他們第一,你是次要5.他們無法與你建立親密感或是交心6.他們不明說,而是藉著情緒感染來溝通7.他們從不尊重你的界線或個體性8.你獨自做出情緒努力,他們卻未必領情9.你喪失情感自主和精神自由10.他們很能掃興,甚至殘忍到病態 【四種類型的情緒不成熟父母】 1.情緒型父母:受感覺主宰,只要事出意外、讓他們不快,便馬上激動反應。情緒極不穩定,一樁小事也宛如世界末日,端視對方有無滿足其需求而定。 2.驅動型父母:超級目標導向,總是忙個不停,不斷聚焦於改進,一心改善每件事、每個人。經營家庭有如截止在即的工作專案,對孩子的情感需求無感。 3.被動型父母:想當好人,讓配偶扮黑臉,表面上疼愛孩子,但缺乏深層同理心。他們屈從主導的另一半,對配偶虐待、冷落孩子視而不見、不敢作為。 4.排斥型父母:對關係毫無興趣,逃避互動,無視家人的需要,只顧專心處理自己的事情。與孩子關係疏離,一不順心,可能大發脾氣,甚至不當管教。 【情感獨立大人的十項認知】 1.你有設限的權利2.你有不受情感脅迫的權利3.你有情感自主和心智自由的權利4.你有選擇關係的權利5.你有清楚溝通的權利6.你有選擇什麼是對自己好的權利7.你有照自己方式生活的權利8.你有獲得平等地位與被尊重的權利9.你有以自己身心健康為重的權利10.你有愛護自己的權利 在情緒不成熟父母身邊長大的孩子,有著揮之不去的孤寂感,不論再怎麼努力去溝通和建立連結,卻始終被當成空氣。長大成人後,這類子女往往容易被令人失望的伴侶和朋友所吸引——對方那以自我為主、難以在情感面深入連結的感覺,是如此熟悉。 身為情緒不成熟父母的子女,從小學會壓抑自己,因為出於本能的展現,很容易令父母勃然大怒。情緒不成熟父母的激烈反應,會造成小孩退縮、被動和順從,最終導致難以發展自己的個體性,也很難信任他人。長此以往,他們終究會被道德責任、內疚感、羞恥感、在家裡的角色壓得喘不過氣。 本書指出了家長的情緒不成熟,如何對下一代產生深遠的影響,除非你能意識到父母的缺失——不成熟的或許不是你,而是你的父母,否則只會一直錯誤地責怪自己,或是始終期待著永遠不可能出現的改變。透過此書,你將獲得療癒自己的方法,也能對父母產生最大的理解。 書中的各種實用練習,可以增強你的自我覺察,幫助探索你與包括父母在內的所有情緒不成熟之人的互動模式,進而解除舊有模式,讓你從情緒不成熟的課題和痛苦迴圈中,重獲自由與新生,重建自己的情緒自主權。 專家推薦 林仁廷|諮商心理師邱淑惠|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授律師娘(林靜如)蘇絢慧|諮商心理師(以上依姓氏筆畫排列) 各界讚譽 「集四十年梳理疑難之經驗成此精彩鉅著,讓我們終於看到一本可讀性極高的參考書⋯⋯此書絕對是嚐過父母情緒不成熟苦頭的人必讀經典。」——大衛・高登(DavidGordon)博士,「夢工廠學院」(DreamworkInstitute)創辦人 「讓你得以擺脫束縛,把父母的問題留給他們自己——不再受他們想法、感受、行為所擺佈。」——潘蜜拉・布魯爾(PamelaBrewer),臨床社工師暨心理治療師 「《如果父母情緒不成熟》令人讀來欲罷不能——生動探索失去自我,再重新尋獲之歷程。奠基於深厚的基礎研究,吉普森提出各項有別一般的實用建議,教我們走出讓我們失去『情緒自主』的家庭困境。」——琳・索爾(LynnZoll)教育博士,臨床心理學家 「實際準確地點出,情緒不成熟父母對你在情感、思維、舉止各方面造成的影響⋯⋯一本寶貴指南,不僅就普羅大眾如此,對專家亦然!」——露薏絲・魯賓(LouiseB.Lubin)博士,東維吉尼亞醫學院退休教授 「此書從頭到尾,將治療概念完美地演繹、應用到真實人生。」——葛瑞珍・勒費佛・華特森(GretchenLeFeverWatson)博士,羅斯大學醫學院教授 「作為資深臨床醫師,看盡早年成長背景對個案成年生活之影響,琳賽・吉普森對於情緒不成熟父母教養問題之獨到觀察,令我佩服。書中個案令人動容,每章提出的治療練習教人躍躍欲試,擊破長久習性,建立真實的自我認知。」——凱瑟琳・哈曼(KathrinHartmann)博士,東維吉尼亞醫學院教授 「對那成長於情緒不成熟父母身邊的人來說,此書不啻一項恩賜。吉普森完全理解,並能讓你感到可能從未由父母身上得到的肯定同情。」——凱西・李阮(KathyNguyenLi),華府「哲人諮商」(SageCounseling,PLLC)創辦人 「以獨特視角探索情緒不成熟父母的內在心智如何運作⋯⋯此書是罕見珍寶!凡有意探向內心火苗不斷蛻變者,我要熱烈推薦!」——金・佛斯(KimForbes),「止水心理諮商」(StillPointPsychotherapy)創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