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終究一個人,何不先學快樂的獨老

NT $ 360
NT $ 284


失智症權威劉秀枝醫師的身體力行:一個快樂獨居的銀髮族,自在徜徉的「銀髮族超前部署」。一個快樂獨居的銀髮族,自在徜徉的「銀髮族超前部署」。●活在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有益老後的「未雨綢繆」。人生走到底,終要面對一個人過,但「獨老」不等於孤獨老。健康、經濟和心情,從容做好準備,下半場人生,我們好好為自己活。.除了生活費之外,還有醫療支出與照顧花費,你預想到了嗎?.3C產品不上手,而慨嘆自己年紀大了、不中用?.「健康的生活習慣」是預防慢性病、癌症與失智最好的方法,你做到多少?.老朋友情誼深刻,新朋友帶來新視野,如何維繫老交情、建立新關係?.如何能夠與朋友同樂,也可以一個人放鬆地獨處?●失智症的權威劉秀枝醫師說:「我是容顏不再、動作漸緩,但腦細胞依然活躍的銀髮族。」由於提前為獨活的老年做準備,儘管退休多年、經歷癌症等病痛,如今七十五歲的她不但快樂地享受獨居,而且人生愈活愈發光。她以自己和眾多銀髮朋友為例,並融入每個人步入年老都應有的醫療知識,寫下這本為迎向獨立、自主的老年人生,「超前部署」的智慧精華。面對一個人的老後,從此刻開始就必須未雨綢繆。無論幾歲,珍愛自己保有的能力,學習享受獨處而不孤寂,即使一個人的晚霞也很美麗。劉醫師的分享1.〈你們有「ApplePay」嗎?〉某日到一家連鎖商店,結帳時,我問:「你們有ApplePay嗎?」收銀台後方冒出一個帶點驚訝的表情並點頭。我把手機上的載具讓她「嗶」一下,輸入雲端發票,再按手機兩下,快速掃描臉部後,把手機靠近櫃檯的感應器,「嗶」的一聲,交易完成。她說:「像你這種年齡還能這樣,真厲害!」我笑笑:「我並沒有很老啊。」我喜歡透過簡單的學習,讓科技成為幫手,猶如生活上的手杖,活得輕鬆、簡約又帥氣。2.〈與友共遊,獨居而不孤獨〉在一個社區演講時,一位熟齡男士提問:「銀髮族要如何結識朋友?」我試著回答:「我們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朋友,在退休後可以聯絡,尤其是小學、中學或大學的朋友最可靠。也可以參加社區大學課程、熟齡團體、宗教活動或參團旅遊,都可能遇到熱心、友善的同伴。只要認識一位合得來的朋友,經過牽引介紹,就可以擴展朋友圈子。」醫學研究顯示: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助於提升免疫力、減少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等疾病的風險,並能降低死亡率。3.〈現在就是最好的時刻,有想做的事就不要遲疑〉有人會問:「你退休後,會不會很無聊?」我總結分享:生活有目標,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持續運動,可以獨處及獨行,也可以與朋友們開心同樂,感恩地過好每一天,充實得很呢!老了並沒有那麼可怕。即使身體有病,甚至大腦有病變,但持續從事體能與智能活動,依舊能享受活躍的老年。本書特色:●根據內政部統計,2022年台灣人平均壽命79.84歲(男76.63歲,女83.28歲),同齡的妻子有可能老後需獨居近7年。而無論有無伴侶、有無子女,每個人終將面臨「一個人的老後」。●劉秀枝醫師特別指出:儲備老後的生存資金,不只有衣食住行等日常,更要考慮「醫療(可能有自費)與照護的花費」,而這都被我們忽略了!●書中建議適合高齡族群、簡單易行的預防失智處方:「走入山林」。如果時間與體力不允許,不見得要走郊山,每天在住家附近的公園或綠地走走,也有預防失智的效果。有走總比沒有走好,最重要的是持續做,讓時間為自己加分。●你也期待自在又自主的熟齡人生?建議針對這五點,先了解與準備:一、獨立,卻不孤獨;二、我失智了嗎?三、愈動愈活躍;四、正面心態是強大保護傘;五、愈認識疾病,愈不害怕它。同心推薦:●王郁婷(《聯合報》「元氣周報」主編)●汪詠黛(臺北市閱讀寫作協會創會理事長)●張光斗(點燈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莞欣(熟齡媒體《50+》主編兼召集人)●賀桂芬(《康健雜誌》總編輯)●蘭萱(資深媒體人/中廣「蘭萱時間」節目主持人)(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