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村的故事:一個村書記眼中的新中國變遷

NT $ 500
NT $ 450


▲當代中國研究的民族誌經典▲ 「自從出了這件悲慘的事情,我開始問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如果像侯桐這樣年輕、善良、健康、精力充沛、受歡迎的人,都這麼不走運,那麼,難道我就比他強、就配有好命嗎?如果到頭來不過是生病受罪、一命嗚呼,我為什麼還要玩命工作?有兩個月的時間,我盡量不待在林村。一在村裡,我就想起侯桐去世前的幾個月受的那份罪。就在這個時候,我發現廈門市的卡拉OK飯店能讓人舒坦一下。你可以長時間待在這裡吃飯,還有高級音響,可以找到年輕時唱的革命老歌。唱這些革命歌曲,我的生活就有目標,就有希望。我現在是一個好歌手,你信不信?」 一九八四年,原於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人類學系任教的黃樹民,來到廈門市郊的林村,準備展開田野調查,希望以該村為範例,具體而微地呈現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後,面對由上而下頻繁颳起的政治運動旋風和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平凡微末如林村的農村社會,如何度過並適應各種翻天覆地的變化。 一個溼熱的十一月天,作者與該村的黨支部書記,亦即村中的統治者葉文德初次相遇,為了討論房租(但葉並不是房東),結果可說不歡而散:「一百塊美金!我真是氣極了,他竟然開出這種不合行情的價錢。我突然有股衝動想把桌上那盤蜜餞砸到他臉上。」豈知峰迴路轉,葉文德因父親墳墓被破壞向作者訴苦,開啟兩人深談契機,最後作者更決定以這位村書記的個人生命史為主線,織連《林村的故事》。 上述過程生動地描摹在本書開篇,使我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本不尋常的民族誌——作者將不會隱身在故事背後,僅以旁白式的畫外音,進行分析解釋;反之,作者讓自己成為故事中的要角,在引導葉文德涓滴吐露人生際遇,以及作為一個忠誠中國共產黨員對於黨的功過如何評價之同時,也坦率地表露內心的情緒和感受。 《林村的故事》以作者和葉文德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推展,徐徐揭示林村自一九四九年後所受的衝擊和回應;由於筆調流暢,情節曲折,令人似在讀小說,常被譽為不只是扎實的學術研究,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甫出版就成為經典。 第二版增補了作者於一九九六年回訪時的觀察。此時葉書記年近花甲,村子在其領導下欣欣向榮,他本人事業也很成功,但心中茫然卻日益增多,開始流連在村外的卡拉OK飯店,唱舊時革命歌曲尋求安慰。 本書為最新的第三版,作者將二○一五年重訪林村的感想補寫一章,讓讀者體會當前中國改變的速度和趨勢。已富裕到全村四百戶至少有十戶財產超過人民幣一億的林村,其未來有無隱憂?卸下了書記職務的葉文德,現況又如何?進入二十一世紀的林村,仍是值得我們密切關注的中國縮影。


故事 飯店 歌曲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