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我們住社宅

NT $ 350
NT $ 333


《聽說我們住社宅》是為了那些覺得社宅裡有點什麼,卻又抱持許多疑惑的人而寫。藉由本書帶你認識社會住宅裡那些平凡卻獨特的人、空間和生活「社會住宅只是政府針對『弱勢者』給予的『福利』嗎?」「我沒住進去,跟我有什麼關係?」「我住社宅,所以呢?」⋯⋯透過側寫幾個在社會住宅中所發起的行動及一手觀察,留給讀者空間,體會社宅獨特/平凡之處,即便對社宅稍有認識的人來說,都是一次用新的視角去看待它的機會。從「空間」、「人」、「事件」、「互動」與「房東與房客關係」五個面向切入,行動的緣起及觀點皆來自台中共好社宅四年來的累積。Space/從看房開始,重新校準挑選居住空間時的思維還記得你第一次為自己打造居住空間的經驗嗎?多數人都是從租屋開始,逐步形塑自己對於理想住居的概念,從在租屋網上搜尋、現場看屋,到入住後遇到的各種情況,經驗形塑了我們的認知,久而久之也成為這個產業裡被默許的規則。但供給與需求之間,持有房產的一方顯然更具優勢,而租屋者則在無意識間逐漸讓渡自身對居住空間、對生活更多元的想像。本章從實際看屋的經驗出發,一共記錄八個「物件」,前五個來自在租屋網上勾選與台中市現有社會住宅相同區位、類似硬體條件所得出的結果;後三個則是從實際入住社宅的住戶視角切入,帶我們一窺社宅中的居住空間與生活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思考,供給方要如何更好地傳遞空間魅力、鼓勵使用者運用空間發展出更多元的可能;需求方又該如何閱讀空間,透過重構專屬於自己的篩選條件,辨識出真正合適的空間。此外,對於生活空間的想像不應限縮在居住單元內,與鄰居共享的公共空間、建物與街道的聯繫等,都會影響人們的生活品質和創造力,這些面向都值得被賦予更多關注。People/透過聊天般的訪談,給予平凡的人、平凡的日常一點特別的關注空間以外,人們進一步好奇的是,那住在裡頭的人呢?近年來隨著一棟棟建物完工,社宅的概念開始更為普及,然而,在「建物」之外,一般大眾對於生活在此的「住戶」仍存有諸多好奇或偏見。真的會因為建築體的不同,就劃定了入住者的不同嗎?循著大眾的好奇與提問,我們收集實際住在其中的人關於「身為社宅住戶」的經驗,包括他們日常所經歷的一天、常被問到的問題和別人對此的刻板印象等,並訪談不同時期入住社宅的住民,記錄他們的生活面貌。當社會的常態濃縮進一棟社宅之中,為何人們總是開始放大檢視,標籤化生活在其中的人呢?希望能透過本章與讀者一起思考這個問題。Event/盤點從申請入住到搬出去的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了這件事付出努力居住是一件如此重大的事,攸關個人的生涯規劃、生活品質與家庭關係。若把入住社宅的這幾年比作人生中的一趟旅程,這趟旅程對每位入住者的意義可能完全不同。一開始可能有繁瑣的行政流程,有讓人摸不著頭緒的設計,但途中也可能遇上從沒想過的人,一起創造出不一樣的人生風景;也有人大抵照著自己原先的軌道前進,或深或淺的交集或許都是緣分問題。站在規劃者的角度,可以用「體驗設計」、「服務設計」的概念來拆解在不同環節所下的功夫。每個基地具備不同的特性,入住者也相當多元,因此,這之中也仰賴許多角色的共同投入,包含物管、社福單位、種子住戶等。在這裡發生的事不一定跟每個人都直接相關,有時甚至會因不被理解而遭受質疑,但不同的生命之間實際上是交織在一起的。為了創造更友善、包容的居住環境,社宅期待能透過不同的生活場景,使某些事開始變得不同。Interaction/為住戶們的線上群組設計一款貼圖,是對於互動的一種記錄、也是一種鼓勵在台灣,「社區」一詞常直接用來指稱同一棟集合式公寓大廈裡的住戶,但社區的原文「community」其實有著更寬廣和積極的涵義:當一群人居住/生活在同一區域,自然會產生共同的利害關係,為此,他們必須凝聚共識、共同採取行動以達成想要的居住品質。如果說每一座社宅就是一個約有五百至七百人的小社區,它與其他社區有哪裡不同?它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社區嗎?社區的形成有賴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和互動,而在忙碌又數位化的現代,鄰居間的往來並不僅限於面對面的接觸,也有許多互動是在線上發生。本章從社宅居民在線上群組中的互動切入,尋找構成一個社區的線索。Landlord/促成房東與房客間面對面的對話,跨出一起打造美好生活的第一步「房東」似乎是一種特殊身份,有人敬而遠之、有人希望培養好關係,但無論如何,房東和房客的互動關係,必定會彼此牽動,連帶影響個人居住、生活的樣貌。房東和房客之間的關係,在社宅中更顯特殊與複雜,因為背後也代表著「政府」與「人民」之間的關係。租屋不再只是「個人」與「個人」的事,而是「一群人」與「另一群人」的議題,前者實際上是科層組織下的一群公務員,後者則是一群隨機組成的大眾,不若一般公寓大廈管委會經歷凝聚共識、公共治理的過程。許多對彼此的既定印象或期待,影響了雙方在租屋過程中的心態和一舉一動。為此,我們設計了一場「房東房客相談室」,邀請一手推動台中社宅的臺中市政府住宅發展處(後簡稱住宅處)同仁,與來自不同社宅的居民一起坐下來聊聊。實際上,社宅為我們帶來許多共同生活的靈感,在房價高漲、人際冷漠的現代,啟發社宅內外的人們,更有意識地去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互動 租屋 社會住宅


城隍
NT $ 221
1624
NT $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