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保護的公共治理(第二版)

NT $ 640


西方國家在動物保護議題上,雖然受到相當程度的重視,但相較於其他主流議題,動物保護運動者,不僅人數較少,也較常訴諸情感,而相關的理論著作尚屬不足。直至最近二十年,「人與動物關係學」出現之後,企圖從跨域的視野,更客觀與更系統性地去釐清動物與人類的關係。即使如此,動物保護的公共政策,仍未臻主要的地位,該門學科對於動物的不利處境,仍止於被動的描述,而非主動倡議動物保護。因此,關心動物權益人士於是發起了「批判性動物研究」。相較於「人與動物關係學」,批判性動物研究的發展歷史,其實更短且有待成果上的擴大。本書作者即以「批判性動物研究」的立場,希望能將過去「人與動物關係學」的研究發現,結合其本身所學的「公共政策」學科基礎,建構出符合實務運作的「動物保護公共治理」理論。人類與動物的互動關係究竟為何?作者認為這是一種政治「權力」上的運用,不同的動物所受到的不同對待,是因為人類政治「權力」壓迫的強度不同所致;作者將這種權力運用分成三個類型:體制內的權力、政治經濟系統的權力,以及意識形態的權力。這種不同層次的權力壓迫,要推動成為一種社會運動,就需要採取不同的動物保護治理策略,而且層次越高難度也越高。關於這三種權力途徑的壓迫,作者提出三種治理策略:落實政策執行績效、降低政策交易成本、採取深度實用主義。針對每一類政策,需從不同的政策輸入、政策執行及政策輸出的角度,對多元的公共政策主題,提出不同的治理手段,最後形成十種不同的治理手段。公共政策領域近年興起的「審議民主」、「組織再造」、「社會企業」、「績效管理」、「公私協力」、「利害關係人分析」等治理方法,在保護動物的不同情境中,皆能產生其正向的治理效果。


策略 議題 動物保護 政策


城隍
NT $ 221
1624
NT $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