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價日本

NT $430.00
NT $340.00


8個月內6刷-日本亞馬遜「經濟入門」類書No.1!-80,000冊突破! 日本亞馬遜四‧五顆星好評、800則感同身受! 你撿到的「好康」,就是沒漲到的薪水!?為什麼「不漲價」,反而變成日本的經濟危機? 「就算便宜,也不想買。」「收入變低的時候,只想找更便宜的價格。」 日本的現況,會是台灣的未來嗎? ◎當「變便宜」不只是促銷,而是一種必然?→更可怕的是:變便宜=/=與「匯率」有關! 大多數的人在理解「物價變便宜」這件事時,都會直覺認定與匯率有關──當然,匯率是一個決定因素;但現今日本遭遇的難題卻是:從收入到支出的惡性循環。 薪水變低,消費者追求便宜的價格→企業將商品的價格變低。這樣的銷售策略一開始當然是奏效的,但當原物料的成本已經無法再降,甚至價格變高,那麼還有什麼可以拿來降低成本、達到降價的目的? 答案:把薪水變低。 如果成本已經無法再降,就不再調升員工薪水、甚至想辦法降低員工薪水;如果本國薪資已經降到極點,那就裁員,企業轉移到人事費用更低的國家。 普通的薪資→不會變高的薪水→變低的薪水→消失的薪水/更低的薪水。 低薪是怎麼來的?低薪就是這麼來的。 ◎回不去的訂價,停滯甚至消失的收入。→更可怕的是:低價,變得更有吸引力 因為收入停滯、甚至變低,所以一○○圓的雜貨、二○○圓的便當,就變得更吸引人。 但當一○○圓的雜貨、二○○圓的便當在獲利有限的情況下,又排擠其他可以取得合理獲利、能夠保障薪資的商品,原先有能力發出合理薪資的企業,為了求生,也只好用同樣的方式降低成本。 而在低薪者變多的同時──能夠消費合理獲利商品的消費者變少;低價商品的消費者變多,卻無法增加企業獲利。企業無法增加獲利,創新的腳步也變慢,也無法爭取優秀人才進入企業。 「便宜,真好啊!」這麼想的消費者,等於是預支自己未來的薪資漲幅。 但低薪讓他們必須這麼做。當薪水只夠填飽肚子,誰有心情去想:本來自己可以多領多少錢? ◎面對這種狀況,企業該怎麼辦?學界怎麼看?政府該怎麼做?→藏壽司社長、東京大學經濟系系主任、大創百圓商店,怎麼看低薪、低價現象? 本書作者中藤玲除了觀察社會現象外,並針對企業對低價的成因、影響的看法,學者提出的見解,消費者遭遇的兩難困境,進行深入且詳實的探究。 本書也因此在日本大受好評,出版七個月內銷售即突破8萬冊,亞馬遜評價四‧五顆星,超過八百位讀者分享感同身受! 便宜當然好,便宜有好貨,當然更好!但當企業唯一的促銷手段只剩下降下,勞工、消費者,甚至國家會面臨什麼樣的困境? 當總是走在台灣前方的日本,面臨國家便宜到可以被買走的問題,台灣是否更應該思考:非都會區的低價、低薪,是否也在促使台灣撲向相同的惡性循環、無法脫出的困境?


收入 薪資 便宜 獲利 薪水 企業 亞馬遜 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