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長崎泰益號陳家嗎?泰益號為金門籍出身的陳國樑、陳世望父子於1901年在長崎所創立的貿易商號,經營海產、棉花等南北貨的批發銷售,商業網絡遍及日本、中國、台灣、東南亞等地。並列名中央研究院選出從一八六○年台灣開港到一九六○年戰後,影響台灣國際化的八位重要歷史人物之一。 你知道什麼是「財神日結冊」嗎?在二十世紀初泰益號的帳簿裡,「財神日結冊」,就相當於現代財務三表中的損益表。 當時泰益號職員的薪資,(和我們現在多數一樣)也是月付制,但為什麼有時可以領到13個月的薪水呢?這可不是獎金(獎金會另外計算),而是因為帳簿採用陰曆,所以碰到閏年時,店主就得支付13個月的薪資。不僅如此,泰益號職員的食、宿都在店鋪裡,由店主負責供應支付,甚至寢具、蚊帳等用品,還有理髮的費用,也都由店主負擔。(這樣的福利、待遇是不是很讓人羨慕呢?) 在長崎進行貿易的華僑貿易商「泰益號」與「生泰號」所留下的龐大帳簿,對照於西方簿記,有怎樣獨特的意義與價值呢? 1920年代後,以美國為中心展開的廣義的經營史學,乃是引用經濟學、經營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各領域的研究方法,推展企業經營歷史的綜合性研究。 本書呼應上述研究取向,使用日本幕末以來,在長崎進行貿易的華僑貿易商「泰益號」與「生泰號」所留下的經營資料。特別是運用其經營帳簿,從企業家的歷史與經營史的側面來分析其經營實態,如此讓中國商業經營的不透明性,給予光照,也深化此研究課題。 「泰益號」帳簿史料的特點在於,在中國商業經營史中,至今能反映其經營內容的舊式帳簿,是唯一完整且數量上最龐大的(超過兩千三百冊)。本書也闡明中國傳統的收付簿記法的原理,其在貿易商社所扮演的歷史特色,實質上它已經具備了複式記帳法的功能,也實證出中國傳統收付簿記法的優越性。對學術界認為「中國簿記的後進性」的通說,重新再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