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準備好當國民法官了嗎?在衡量生與死的天秤上,又該如何作出最適當的判決? 從18個轟動日本的殺人案件,借鏡日本審判經驗,為國民法官的審理與量刑提供參照! ◆永山則夫案為死刑判斷立下了哪些基準?◆殺人有無計畫性跟可問責程度有什麼樣的關係?◆只殺一人就可以免死嗎?◆該如何針對患有精神疾病的被告進行身心狀況的事實認定?◆人民裁判員判死,二審後職業法官判生,司法如何維護人民法感與量刑的正當性及公平性? 2023年1月1日開始,臺灣正式實施國民法官制度,人民可以直接參與刑事案件審理,並與職業法官攜手合作共同作出判決。臺灣人民參審首波受理殺人、傷害致死、酒駕致死等「故意行為造成死亡結果」之重大犯罪,同時被告縱使檢察官求處死刑,仍須經國民法官與職業法官一起量刑評議,並達三分之二以上高度共識決方得判決死刑。 臺灣的國民法官制度,是以日本裁判員制度作為參考原型。《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以18件日本案例,包括7件一審裁判員判死、二審職業法官改判無期徒刑「定讞」的案例,帶領讀者認識日本量處死刑的基準與行情,並透過各級法庭相關判決的推論與說理,了解死刑基本的門檻及界線。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藉由日本死刑議題及判決量刑的介紹,將能對照凸顯臺灣司法法制及實務運作的特色良窳。「立足本土、面向國際」,期待國民法官制度實施,更能深化臺灣司法民主、落實國民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