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時鐘在說謊:科學、社會與時間的構建

NT $ 420
NT $ 332


為什麼時鐘有12個小時?為什麼一天是從午夜開始?為什麼是24個時區,或根本沒有時區? 本書敘述19世紀標準化的年代我們對時間的認知與如何編造時間的故事 19世紀之前,所有的時間都是地方時間。巴黎的時鐘與莫斯科的時鐘並不需要相互校正。不論是徒步還是騎馬,來往於城鎮之間的旅行都沒有快到需要考慮距離中午或是超過中午幾分鐘,還是幾小時。在那個時候,騎馬旅行沒有所謂時差的問題。 然而,鐵路和電報的發明使得世界各地的連繫變得更加緊密,城市之間的時差也突然變得很重要,但何謂標準時間? 國際標準時間之父史丹佛‧佛萊明(SandfordFleming)所設想的標準時間,與天文學家提出的時間甚至有衝突,雙方於1884年華盛頓特區舉行國際子午線會議,討論安排時間的最佳方式時卻分歧不斷,標準時間幾乎差點不存在。 時間改革所受到的影響不僅來自科學與科技,同時也包括宗教、社會、階級與文化。如果科學家與工程專家對標準時間都無法達成共識,一般人該如何遵守時間?其實我們的時間只是大家認同的一個近似值。即使是在今天,原子鐘與全球定位衛星向世人提供的時間能夠精確到十億分之一秒,也並非真正的時間。 本書透過一八七五到一九一四年發人深省的故事,探討人類對時間、空間的認識,以及對生活與時間的認知。作者認為,計時系統並沒有真正的時間,時間並不完美,世界時間仍有待我們發現。現在的時間完全是編造的,時間的建構是以人和權勢、政治與社會規範為中心,而非科技,我們需要重塑人類對標準時間的觀點。


世紀 時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