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標籤

中東的裂痕:泛阿拉伯主義的流產和大英帝國的遺產(劉仲敬.民族發明學講稿03)

NT $ 560
NT $ 442


為何敘利亞戰亂不斷,人民流離失所,而波斯灣卻繁榮穩定,富甲一方?同一個中東、同樣的阿拉伯社會,基於何種歷史而踏上不同路徑的民族發明之路?「敘利亞」路線:推動大民族國家(泛阿拉伯主義)而慘遭失敗、戰亂不斷「波斯灣」路線:維持小民族國家(部族民主聯邦)而獲得成功、繁榮穩定劉仲敬(阿姨)告訴你中東裂痕的深層原因在於「自發秩序」是否可以持續生長與開花結果!「伊斯蘭社會效忠的對象是部落、宗教和大家庭,而不是民族。」─杭亭頓(SamuelP.Huntington),《文明衝突論》─**********▉從民族發明學的視野來看,中東戰亂或和平的關鍵,取決於當地「自發秩序」是否能夠持續生長!二十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在一次大戰後徹底崩潰,原有的中東地區領土分裂成大大小小的「無主之地」,相繼遭到西方列強如法國、英國的託管或保護,並在二十世紀中期紛紛獨立成近代的民族國家(Nation)。這些國家發展到今天,有的社會穩定且繁榮昌盛、有的則是陷入長期的族群紛爭或內戰衝突,淪為「敘利亞化」的部族戰爭之地。是什麼原因,在今天中東各國家的戰亂或和平、衝突或穩定之間劃下了深遠的裂痕呢?本書通過民族發明學的視野,分析中東地區的八個國家案例,試圖回答上述問題。這些案例包括了肥沃月灣地帶(FertileCrescent)的國家如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以及庫德斯坦自治區,以及波斯灣(PersianGulf)海岸地帶的國家如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還有位於東非、文化上屬於阿拉伯的桑吉巴自治區。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民族發明過程,有的企圖打造大民族國家而失敗,有的則成功建立了小民族國家;而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原因,便在於這些國家的「自發秩序」,也就是天然形成的習慣法與社會秩序是否能夠持續成長或是被迫中斷。▉泛阿拉伯主義建構的文化民族國家,是今天中東地區「敘利亞化」衝突的根源!中東地區自十九世紀以來,隨著奧斯曼帝國的衰弱與歐洲勢力的入侵,近代民族主義的思潮也隨之興起。如同近代東亞的「中華民族」與「漢族」,中東地區陸續誕生了相似的「泛阿拉伯主義」及「泛伊斯蘭主義」等大民族主義思潮,其擁護者都企圖在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內,建立「文化泛民族主義」的近代國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在二戰後敘利亞成立的「阿拉伯社會復興黨」,這是個中東版本的「國民革命黨」;他們試圖通過「團結所有阿拉伯人」的民族口號,建立一個「三民主義」的「阿拉伯民國」。但是,這些試圖超越民族國家天然邊界的「文化泛民族主義」理想,最後都失敗了;他們失敗的根源,在於中東地區存在著遠比它們歷史更久遠、更強大的力量,也就是以部族為主的基礎社區力量;本書提及的庫德人及其民族的發明歷史,便是最好範例之一。本書以「敘利亞化」描述泛阿拉伯主義者如伊拉克的海珊、敘利亞的阿薩德家族強行建構泛阿拉伯民族共同體失敗的過程,黎巴嫩也有著相近的歷史路徑。中東地區擁有堅實的基礎共同體,這源自於基督教或伊斯蘭習慣法傳統所形成的各式部族及社區,它們構成了當地天然的「自發秩序」傳統,而且是中東社會及文化的活力根源。千年以來,這些部族或社區雖歷經各阿拉伯或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但始終能夠維持固有的習慣法傳統、保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隨著近代民族主義的興起,阿拉伯「國民黨人」企圖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建立一個大的阿拉伯帝國,強行整合不同宗教、不同文化習慣的部族或社區,使得國家與社會無法協調並相互衝突的情況下,讓當地最終陷入軍閥割據的內戰戰場。▉英國經驗主義式的法治遺產,造就「波斯灣」國家的政治與經濟奇蹟!然而,位於中東的波斯灣沿海的國家,卻與上述「敘利亞化」的國家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路徑發展。由七個部落國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以及科威特、巴林等,這些國家的共通點都是在十九世紀後成為英國的殖民地與商業據點;它們雖接受「殖民主義」的統治,但在英國經驗主義與普通法的影響下,其傳統的社區與習慣法得以累積、生長,並且在建立英國式的「司法統治」憲政體制後成功獨立,成為中東地區相對穩定且繁榮的現代民族國家,如中東的「新加坡」——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中最大的部落國杜拜。本書最後一個案例是目前屬於坦尚尼亞的桑吉巴自治區。本為英國保護國的桑吉巴被坦尚尼亞統一後,導致其自古以來的習慣傳統與在英國保護時期建立的法治基礎被摧毀殆盡,喪失其原本作為伊斯蘭世界的東非商業轉運站的優勢地位與獨特文化。桑吉巴如同東亞的「香港」,兩者都是英國模式的失敗結果;它們的共通點是在長期的「一國兩制」狀態下,錯失了民族發明的關鍵節點。劉仲敬認為,近代民族發明除了法國理性主義和德國浪漫主義的模式之外,還有第三條路線,即英國的經驗主義模式。在法德模式之下,國家與社會存在明顯的對立,也意味著在建構民族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如法國大革命的衝突或動亂;要是建構失敗,就如同敘利亞或黎巴嫩般陷入長期的內戰狀態。但在英國模式下,共同體或社會原有的傳統習慣能夠維持,並通過英國普通法的機制形成有效的「自發秩序」;雖然此路徑相較於法德模式發展緩慢,但過程平和且不容易產生大規模的動亂。中東波斯灣地區的民族發明過程,便是英國模式的最佳世界史範例。▉基礎社區共同體X民族國家共同體=一部近代中東地區的民族發明史!本書並非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國別史,而是劉仲敬以其獨特的「民族發明學」視野,深入分析中東地區的一部「民族發明史」。劉仲敬認為清帝國解體之後的東亞遵循類似的軌跡,而在民族發明學的意義上處於演化到一半的半成品階段。中東諸國民族發明失敗的歷史路徑,例如「敘利亞化」及「桑吉巴化」,真的預演了東亞/諸夏的未來嗎?================================【劉仲敬‧民族發明學講稿(世界篇)】系列作品一共三本。此系列中,劉仲敬用他獨家建構的「民族發明學」理論體系,深入分析西歐的邊陲地帶(分別是巴爾幹、中東歐及中東地區)如何從帝國或封建王國的體系中誕生近代的小民族國家。民族國家的誕生,毫無例外伴隨著民族的發明。而法國和德國是民族發明學的理論之源:法國的大革命創造出理性主義的國民、德國的反革命創造出浪漫主義的民族。之後世界上大部分非英美體系的國家,都遵循這兩種主要模式而進行民族發明。1、《叛逆的巴爾幹:從希臘主義的解體到斯拉夫主義的崩潰》:透過巴爾幹地區十個近代民族國家的形成過程,分析「大民族主義」如奧斯曼主義、大希臘主義及斯拉夫主義的失敗原因。2、《歐洲的感性邊疆:德意志語言民族主義如何抵制法蘭西理性主義》:解釋法國式的理性主義國民和德國式的浪漫主義民族之間的博弈,如何推動中東歐及波羅的海諸國各現代民族國家的形成。3、《中東的裂痕:泛阿拉伯主義的流產和大英帝國的遺產》:分析中東的傳統宗教與泛阿拉伯主義的國家建構,以及英國經驗主義的民族發明模型和波斯灣部落貿易國家之間的密切關聯性。【劉仲敬‧民族發明學講稿(世界篇)】的宗旨不在於歷史考據或道德教訓,而是企圖提供給讀者一種以歷史經驗法則為基礎的「認知訓練」,最終達到增進「歷史現實感」的效果;並期待這樣的訓練在東亞地區未來新一波的民族發明中,發揮積極而明顯的作用。================================劉仲敬‧民族發明學講稿系列【民族發明學的世界史】《叛逆的巴爾幹——從希臘主義的瓦解到斯拉夫主義的崩潰》《歐洲的感性邊疆——德意志語言民族主義如何抵制法蘭西理性主義》《中東的裂痕——泛阿拉伯主義的流產和大英帝國的遺產》【民族發明學的諸夏史】《諸夏的復活:一部逆轉的東亞史——吳越民族.江淮民族》《諸夏的復活:一部逆轉的東亞史——巴蜀利亞、夜郎國和滇國》《諸夏的復活:一部逆轉的東亞史——晉族、燕族和齊國》《諸夏的復活:一部逆轉的東亞史——上海民族》《諸夏的復活:一部逆轉的東亞史——滿洲國》


香港 聯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