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鮮亮麗的背後,我們忽略這個國家的歷史陰暗面,面對困境,他們是追尋驕陽的國度。冷戰史權威學者,以大眾口吻和鮮明的文字意象,融合自身與南北韓人的接觸經驗,綜合政治經濟學觀點,探討自十九世紀末,經歷日本、美國勢力,朝鮮半島上的獨裁者如何在大國之間找到生存之道?群眾運動如何推動韓國向民主體制轉型?東亞如何自成一體,又彼此相連?★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溯歷史根源★★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韓國,是臺灣人羨慕又嫉妒的對象,但他們一路走來並不順遂。從二十世紀初被日本殖民,歷經二十世紀中葉最慘烈的內戰,然後國家分裂。接著南韓經歷經濟奇蹟,卻也付出社會激烈衝突的代價。北韓則是先經歷高速發展,然後又退回「隱士之國」。我們可以如何理解這一國度?日本殖民時期留下的內部矛盾,深深刻進朝鮮社會,定下二戰後朝鮮半島左右派分立的政治格局,加上美國、蘇聯與中國的涉入,強化了南方與北方的分裂。這樣的國內外局勢讓朝鮮半島處於冷戰最前線,當「圍堵」這兩個字都還沒形成美國冷戰策略之時,美國就已實質上「占領」朝鮮半島南方,讓南北衝突越來越不可避免,終於爆發了最慘烈的「韓戰」。韓戰後,美國持續高度涉入南韓事務,不過在作者眼中,南韓並不是美國的傀儡,南韓的威權者將美國玩弄於股掌之間,獲得非常鉅額的資金挹注,但卻可以不顧出資者的意願,逕行心目當中的國家建設;回過頭來,獨裁者對國內的財閥施予獎勵和懲罰,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經濟繁榮。但是,最有創造力的成就並不是經濟奇蹟而已,韓國的群眾運動,數次推翻獨裁者,推動國家自我改革,邁向民主化歷程,作者認為這才是韓國最值得世人關注的成就。北韓也不是被蘇聯和中國操控的棋子而已,北韓獨有的行事風格都是對外界勢力的合理應對。從時間軸來說,作者將歷史因素注入每個階段的敘事,從空間上來說,作者放眼東亞,對照參考周邊國家的動靜變化。例如:「韓戰」的軍事需求,促使美國投資日本,為戰後日本的經濟打下基礎。而後來「越戰」爆發,韓國除了派兵參加,也得到美國軍方的委託,生產鋼鐵和運輸設備,可以說,東亞的戰事促進了經濟成長。除此之外,在臺灣的獨裁政權,也是作者敘事的一環,以及比較的參考點。這本書是面向大眾的歷史寫作,洋溢熱情筆調。作者對這個國度懷有深刻情感,不只因為這個國度追求獨立自主的現代化歷程令人動容,還來自於他個人的體悟,連妻子、岳母、岳父家族的故事都如同一把萬能鑰匙,帶領讀者更加深刻理解朝鮮半島。朴正熙時代,他躲避催淚彈的往事,全斗煥時代,他的著作被查禁的故事,以及金大中返國他擔任美國代表團一員的歷史現場,都融入這本歷史著作裡。對臺灣讀者來說,臺灣與韓國的歷程雖然相異,但也有某些相似性。兩者同為日本殖民地,戰後,李承晚與蔣介石,都在風雨飄搖的處境中,與美國人周旋,彼此之間也互有往來。臺灣二二八事件的隔年,韓國發生了濟州島四•三事件;朴正熙有漢江奇蹟,蔣經國有十大建設;美麗島事件的同一年發生光州事件;臺灣解嚴的那一年,韓國也走向民主。這本書雖然是以朝鮮半島為主,但歷史將周邊國家也一同捲入。本書特色★探究南北韓現狀,追朔歷史根源★★觀察朝鮮半島的歷史,等於深度理解冷戰在東亞★★臺灣與韓國處於平行時空,如何在東亞彼此關聯★★作者不只是學院教授,更實際參與美國政府的朝鮮半島事務。★★不同於一般頌揚韓國經濟表現的書,還探究群眾運動在歷史洪流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同情理解的角度,帶領讀者認識北韓★★融合個人經驗,隨手捻來皆是歷史的弔詭和反諷,也更增加對東亞局勢的比較與理解★